生活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超越自己——突破自己,今天超越昨天。
——斯图尔特·B.约翰逊,苏格兰画家
2009年的“经济大衰退”持续影响了美国经济,但是在这之前,美国人早已接受和奉行的工作理念就是“不论工作如何,一概不追究责任”,因此,现在的工作理念发展为“没有人欠你的”。
在最近这次经济衰退中生存下来的大多数公司,在短期内不会尝试更“传统的”组织模式,这一点我无需向你们说明。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你都将生活在“新常态”的商业和工作场所的现实中。这样的新环境好似一张坏掉的唱片,反复播着同样的商业话题和商业委婉用语,比如,花小钱办大事,合理精简人员,重新定位商业模式。
即使随着商业环境改善,失业率逐渐降低,但是那些为经营不善但有潜力翻身的公司工作的可靠的个体贡献者、终身领导者以及精明的职场新人,有时也会被迫离职。总之,对成千上万的工作者来说,形势不容乐观。
但是,就算我们了解一些现实状况,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会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面临的现实。因此,我们不面对现实,反而经常喜欢说“为什么事情不能像从前那样呢”,然后抱怨、发牢骚,说什么才是公平的、正确的、可接受的。如果你意识到现实会给你一记耳光让你深深刺痛,那么现在就是你改变的时候了。
现在我通过类比来说明我的观点。想象一下下面这个发生在衣帽间里的熟悉场景:你参加一项体育活动(足球、篮球、橄榄球、陆上曲棍球——随便挑一个),中场休息的时候你走向衣帽间,留意到你们主场队的球迷都涌出体育场,因此你知道这场比赛打得很糟糕。教练把你和其他队员召集到两排衣帽柜中的狭窄空间,用慎重、诚恳的语气传达更糟的消息:不仅仅球队失利,主力球员还受伤了,无法参加后半场比赛。
突然,衣帽间凝重的气氛被打破。你和其他队员们开始抱怨、咒骂。这种责备持续了30秒之后,教练举起手来,微皱眉头,表达了“行了,够了”的意思。大家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聚焦在教练身上,他说了一些鼓舞士气的话,说得极好,就像你在舞台或电视上见过的那种。
“听着!”教练开始说,一只脚用力踏在衣帽柜中间长椅上唯一的空处,以示坚决,“我知道主力受伤很糟糕,但是这已成事实。我们只能派剩下的队员上场。把注意力集中在错失的队员身上,有害无益。你们知道,不论是运动,还是生活,不可能事事顺意;事情也不会总是按计划进行。但是你必须把困境看做机遇——没错,机遇——让你深深挖掘并找到你深藏却不自知的资源、决心和勇气的机遇!”
“今天,”教练说,眼睛直盯着你们,“我不只要看到你们打出一流水平的比赛,更要看到超一流水平的比赛。当你们走回赛场,我要你们做得更好。我要你们投入更多的力量、**与动力,多到你们无法想象。我们不会输的!我不在乎分数多少,但要把比赛推向更高水平。我知道你们能做到!记住,最有意愿赢得比赛的队伍才会最终夺得桂冠!那么,你们有多渴望获胜呢?”
每个人都站起来欢呼,承诺说要接受教练的挑战。教练把球扔向你,你自信地接住并用右手将球举高,你的动作已经给出明确的答案。
“绝对要赢,教练!”你几乎大喊出来,“我知道我们能做到!不,我们一定会做到!我非常想赢得比赛,几乎都能尝到胜利的滋味了。”你对教练说。其他队员都起身,发出一阵欢呼。队员们都朝门跑去,相互击掌,穿过极其窄小的疏散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