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为勇士喝彩(1 / 1)

生与死的洗礼,是这本书展示的探险旅程;

坚强与忠诚,是南极勇士留给我们的财富。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登月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本书所记载的南极内陆冰盖之旅可谓“难于上青天”。中国首次登顶南极冰盖最高点备受世人瞩目,这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大壮举,能够报道和见证这一载入历史的重大事件,作为电视人来说,陈晓夏是幸运的。经过严酷的业务、体能和心理的层层筛选,晓夏最终成为了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同时,他也是内陆冰盖队仅有的两名随队记者之一,担负着向全球即时报道中国人挺进Dome-A的艰难征程。

开篇“向南,向南,雪龙出征”踏浪远征的鲜活描述,让我们与晓夏一起重温赤道狂欢,领略海上胜景,经历夜防海盗和“魔鬼”西风带的惊险旅程,体会电视人充满**的工作状态。穿越“魔鬼”西风带的场景令我印象深刻,让我仿佛一下子置身于惊涛骇浪之中。晓夏冒着随时会被巨浪吞噬的生命危险,直面汹涌狂潮拍下了极具震撼力的现场画面,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西风带的凶险。

有着水晶雨、幻日、极光等玄妙美景的白色大陆——南极冰盖,给科考队员布下了重重陷阱:积雪掩盖下的冰裂隙,天地一色的白化天,高寒缺氧引发的高原反应……这些危险让13名勇士组成的“特种部队”每一步都游走在生死边缘。在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下,随队记者与科考队同生死、共命运,秉持“永不放弃”的信念,通过海事卫星向后方回传了600分钟节目,实现了西风带和南纬80度以南地区首次回传视频信号的两大突破,创新了科学探险类节目动态传播的样式。长达一百多天的《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特别报道让科考队员的身影每天出现在亿万观众面前,人们通过这个节目密切关注着南极冰穹A的科考进程,其中展现的科考队员“南极精神”对全民起到了很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前方记者不仅出色地完成了随队科考、拍摄和回传信号的多重任务,还同科考队员一起把国旗插在了南极冰盖最高点,把中央电视台的台标镶嵌在了“人类不可接近之极”,他们对国家和电视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令我们感动;他们展现出来的勇气、坚强、职业风范和献身精神,令电视人骄傲和自豪!记得在前方记者南极归来的欢迎仪式上,人们打出了两条横幅,一条是“壮士凯旋”,另一条是“回家了”,大家在拥抱南极勇士时都流下了热泪。在过去4个多月里,他们同科考队吃了太多的苦,经历了太多的危险,能平安归来是我们的共同期盼。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电视事业的开创者和一代又一代电视人的辛勤工作、甘于奉献,见证着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忠实记录着改革发展的足迹,书写了中国电视事业的光荣与梦想。陈晓夏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的这段宝贵经历生动地诠释了一个电视工作者的职业使命。

很高兴晓夏能把这段冰天雪地里的热血青春写出来,他所记录的内容是独家的第一手材料,通过文字与他分享南极之行的奇闻轶事和惊险刺激是一种快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想送给晓夏的一句话。希望他能从这段宝贵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养分,也希望读者能从一百多天的生死历程中有所感悟和收获。

是为序!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