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年 英国在北美大陆建立詹姆斯敦殖民地
1620年11月 英国新英格兰清教徒移民订立“五月花号公约”
1768年—1774年 俄土战争
1780年2月28日 叶卡捷琳娜二世发表“武装中立宣言”,并组织“武装中立联盟”
1789年4月 美利坚联邦成立,华盛顿当选首任总统
1796年9月17日 华盛顿总统发表《告别词》
1823年12月2日 门罗总统发表《门罗宣言》
1844年7月3日 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
1861年3月1日 俄国开始推行农奴制改革
1867年3月30日 美俄签订条约,美国购得阿拉斯加
1882年5月6日 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
1898年9月—12月 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向相关各国发出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
1903年10月 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
1904年—1905年 日俄战争
1905年1月9日 圣彼得堡军警镇压示威工人,造成“流血星期日”
10月17日 沙皇颁布《整顿国家秩序宣言》
1914年8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年1月日 本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约》
1917年2月25日(俄历) 俄国二月革命爆发
3月2日 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
3月22日 美国宣布承认俄国临时政府
4月 美国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0月25日(俄历)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2月6日—15日 美国政府电示驻俄及各国大使拒绝同布尔什维克政府的直接联系
1918年1月8日 威尔逊总统提出十四点“世界和平纲领”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巴黎和会
5月4日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1920年8月9日 美国正式发表不承认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官方照会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华盛顿会议召开,《九国公约》签订,重新确认“门户开放”原则
1924年1月21日 列宁逝世
1929年—1933年 世界经济大危机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7日 美国就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分别向日本和中国发出照会
1933年1月 罗斯福在美国上台执政,希特勒在德国上台
3月27日 日本宣布退出国联
11月17日 美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2月 美驻苏大使布利特抵达莫斯科,并与苏联政治军事高层会谈
1934年2月 美国建立第一进出口银行,特别用以处理对苏财政贸易问题
4月13日 美国国会通过《约翰逊法案》,禁止向拖欠美国债务的国家提供贷款
12月1日 苏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基洛夫遇刺,“大清洗”运动随即展开
1936年11月25日 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0月 罗斯福总统发表“防疫演说”
1938年5月 美国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成立
9月 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1939年8月23日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1月30日 苏联进攻芬兰
1940年8月 日本“东亚新秩序”计划出笼
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美国《租借法案》扩展适用于苏联
7月30日—8月1日 罗斯福个人代表霍普金斯访苏,以求了解苏联实力真相
12月7日 日本发动袭击美国的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3年11月22日—26日 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国际会议
1944年7月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1945年2月4日—11日 雅尔塔会议召开
5月8日 德国无条件投降
7月17日—8月2日 波茨坦会议召开
8月6日、9日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9月2日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0月10日 国共双方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0月24日 联合国成立
12月20日 马歇尔将军使华
1946年2月22日 美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发回八千字电报,提出对苏全面遏制的主张
3月5日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4月 苏共召开中央宣传工作会议,要求严肃“对待意识形态前沿存在的缺陷”
6月 美国众议院通过《军事援华法案》
8月 斯大林对《星》和《列宁格勒》杂志及一系列作家点名批判
1947年1月 斯大林对《西方哲学史》进行批判
1月7日 马歇尔离华返美
2月21日 英国发出照会,希望美国接手对希腊和土耳其的援助
3月12日 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提出“杜鲁门主义”
6月5日 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7月 乔治·凯南在《外交》季刊发表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的文章;苏联同东欧各国开始实施“莫洛托夫计划”
1948年4月2日 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援华法》
4月3日 杜鲁门正式签署援助欧洲复兴的法案
1949年1月11日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NSC34/1号文件,提出美国应“阻止中国成为苏联力量的附庸”
1月20日 杜鲁门提出“第四点计划”
2月7日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出被描述为“等待尘埃落定”的对华政策
3月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制定出“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4月 经济互助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
4月4日 《北大西洋公约》签署,北约组织成立
8月5日 美国国务院发表《美中关系白皮书》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月5日 杜鲁门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
2月14日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5月 苏联对马尔语言学进行批判
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
12月3日 美国商务部启动对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地区出口的全面许可证制度
1951年8月 《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订
9月1日 《美、澳、新安全条约》签订
9月8日 《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签订
10月 美国国会批准NSC10/5号文件《隐蔽行动的范围和步骤》
10月26日 美国国会通过《共同防御援助控制法案》
1952年2月28日 《日美行政协定》签订,确认美军在日本的合法地位
1953年1月 苏联发生“医生间谍案”
1月20日 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总统
3月5日 斯大林逝世
3月—6月 苏联出现短暂的“三驾马车”时期(贝利亚、马林科夫、赫鲁晓夫)
7月27日 《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朝鲜战争结束
1954年12月2日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订
1955年7月 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在日内瓦召开
7月中旬 中美双方决定将原来的领事级会谈上升为大使级会谈
9月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访苏;中美达成关于遣返平民的协议;美国策划组建东南亚防务联盟
11月 美国发表题为《世界形势和趋向》的评估报告,表示对苏联政策改变不抱信心
1956年2月 苏共举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2月24日—25日 赫鲁晓夫在苏共(布)中央做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长篇秘密报告
1958年8月 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
9月 美国州长史蒂文森访苏
10月 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埃里克·约翰斯通访苏
1959年5月—6月 美国前驻苏大使和纽约前州长哈里曼·艾夫里尔访苏
7月 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对苏联进行非正式访问
7月25日 尼克松和赫鲁晓夫发生“厨房辩论”
9月 赫鲁晓夫访美
1960年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
1961年 年初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就禁止核试验、德国和柏林问题等举行会谈
8月 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形成新一轮柏林危机
1962年年底 美国U-2高空侦察机在古巴上空发现苏联设立的近程导弹发射场
1963年8月5日 美英苏三国正式签署《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11月 肯尼迪遇刺,副总统约翰逊继任总统
1964年10月 赫鲁晓夫被解职,勃列日涅夫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1月5日 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率团参加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969年1月 尼克松入主白宫
3月 中苏发生边境冲突
7月 “尼克松主义”提出
1971年7月9日—11日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2月28日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4月 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回访美国
5月 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举行最高级会议,就“美国与苏联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达成协议
7月8日 美苏签订粮食及贷款协定
7月14日 苏联与西方石油公司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7月28日 美苏签订科技协定书
1972年11月—1973年1月 美国同北越重开和平谈判,最终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
1972年12月 沈阳杂技团在美国四大城市进行巡回演出
1973年 基辛格两度访华,中美决定互设联络处
1974年4月 邓小平赴美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8月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
12月 美国国会通过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
1975年 美国国会通过史蒂文森修正案
7月31日—8月1日 欧安会第三阶段会议在赫尔辛基举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正式签署
12月1日—4日 福特总统访华
1977年1月20日 民主党人吉米·卡特就任美国第39届总统
3月 国务卿万斯访苏
8月 国务卿万斯访华
1978年12月16日 中美同时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979年1月1日 中美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1月 中美签署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
4月10日 卡特签署《与台湾关系法》
7月 中美签署贸易协定
12月 苏联出兵阿富汗
1980年7月 中美签署民航协定、海运协定、纺织品协定和领事协定
11月 波兰团结工会成立
1981年1月 共和党人罗纳德·里根出任美国第40任总统
6月 国务卿黑格访华
10月 里根提出“人权备忘录”
1982年6月8日 里根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说,表达其“长期计划和希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中”
6月18日 里根宣布扩大禁止对苏联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设备的决定
8月17日 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
1983年3月23日 里根提出“战略防御倡议”,即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
1984年4月 里根访华
5月 苏联完成《国家情报特别评估报告》
1985年3月 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7年 戈尔巴乔夫出版《改革与新思维》,苏联改革开始由经济转向政治
12月8日—10日 苏美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会晤,签署《中导条约》
1988年5月 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
1989年 乔治·布什出任美国第41任总统;弗兰西斯·福山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提出“自由民主制度”将成人类“历史的终结”
7月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一反惯例,主要讨论政治问题,特别是着重讨论东欧问题
1990年年初 美国国务院发表了《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攻击中国为“极权”“专制”国家
3月 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炮制有关中国人权问题的决议案
1991年3月17日 80%苏联公民参加是否保留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全民公决,其中76.4%的人赞成保留联盟。
8月19日 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8·19”事件
12月 上旬欧共体12国通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2月25日 苏联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职务,同日,苏联解体
1993年1月 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美国对外政策三支柱
7月26日 美众议院悍然通过决议,反对北京举办2000年奥运会
1996年3月 新一轮台海危机爆发
1997年10月29日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声明》
1998年6月 克林顿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1999年2月26日 克林顿发表对华政策演说
5月8日 美军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
5月25日 美国发布《考克斯报告》,指责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
2001年4月1日 中美发生撞机事件
5月 达赖喇嘛访美
9月11日 “9·11”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