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眼球转动的机构
眼球所在的凹陷区域称眼窝,眼窝也是骨骼围起来的洞穴。眼眶上壁的骨骼是位于头腔前面的头盖骨突出的部分。
解剖眼窝时,先凿开前头盖骨突出的部分,然后从上面观察眼窝的样子。用骨凿凿掉前头盖骨突出的部分后,能看见一层白色的膜,称眼窝骨膜。用解剖剪将眼窝骨膜摘掉以后观察眼窝的模样,首先能看到的是分布在眼球周围、紧紧地埋在眼窝缝隙里的脂肪。
我们的眼球可以自由转动,几乎能看到任何一个方向,它的周围绝对不是被骨骼紧紧固定住的。对于眼球里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来说,眼球周围软软的脂肪组织是它们最需要的环境。
眼窝中的脂肪与皮下脂肪完全不同,眼窝中的脂肪含水量高,呈清澈的黄色,特别柔软,用解剖镊可以轻易地将其取出。
皮下脂肪是被胶原蛋白形成的膜包裹在里面的,眼窝中的脂肪呈柔软的颗粒状,连接每粒脂肪的胶原蛋白极其幼嫩,可以成串地将其摘出。柔软的脂肪为眼球的自由转动提供了良好环境。
脂肪包附眼球的方式因人而异,巴塞杜氏病(免疫性疾病之一)的症状是眼球突出,该疾病的原因是作用于甲状腺的抗体作用在眼球周围的脂肪上,引发炎症,造成眼部周围的脂肪变大,眼部浮肿。
人体变瘦以后,眼窝脂肪减少,眼睛深陷显得较大。为了眼睛的正常工作,眼部需要有适量脂肪。
去掉眼窝处的脂肪,能看见从眶上裂进入的脑神经分支,这些神经分布在前面,下面还有一条上提眼睑的肌肉,叫上睑提肌。
去掉脂肪以后,能看见六条帮助眼球运动的肌肉,称眼球外肌。上睑提肌的下面能看见上直肌和靠近鼻侧壁的上斜肌,上斜肌在前面的滑轮处改变了方向,附着在眼球上;在上斜肌更深的地方能看见附着在眼球上的内直肌;在眼窝的外侧壁上能看见外直肌。
这些肌肉最后都集中在眼球后面的视神经附近。
视神经周围是坚硬的结缔组织,称总腱环,它是眼球外肌的起点。
仔细观察视神经,能看见里面有极细的动脉,它是眼动脉的分支视网膜中心动脉,在眼球内部分布在视网膜上。眼底检查就是观察这根动脉在视网膜表面的走向。
刚才说了眼球外肌一共六条,那么还有两条肌肉在哪里呢?
下面再把眼球取出来。
切开眼球前面距黑眼珠1厘米处的结膜,露出眼球表面上的巩膜,然后从眼窝处抬高眼球,一块一块地切掉附着在眼球上的肌肉,才能看见最后两条肌肉,即眼球下面的下直肌和下斜肌。
最后切掉进入眼球的视神经等神经和血管,取出眼球。
现在驱动眼球运动的六条肌肉全都找到了,这六条肌肉占用了12根脑神经中的3根,眼部的构造真是够“奢侈”啊,但是这也足以说明眼球自由转动是多么重要。
眼球外肌除了有意识地驱动眼球转动之外,还承担着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防止眼睛看到的图像模糊。当人体运动或者头部活动时,同时也带动了眼球运动,视野模糊了以后,人体就会感觉很不舒服。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当身体或者头部活动后,眼球会反射性地向相反方向活动,这样保证了视野的稳定,眼睛看到的图像就不会晃动,这也是眼球外肌的作用。
透明的黑眼珠
观察完眼球外肌之后,用手术刀切开眼球,观察眼球的内部结构。多数情况下,眼球的内部状态很差,只能观察那些能看清的部分。
眼球是直径约为2.5厘米的球状体,眼球壁上共有三层膜。外膜是由结实的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纤维膜的绝大部分是纯白色的,壁较厚,这部分称巩膜。但是如果纤维膜全部都是不透明的纯白色就无法起到作用了,所以纤维膜前面的部分是透明的,它是光进入的地方,这部分透明的纤维膜称角膜。
奢侈的眼部结构
从眼球前面看,能看到黑眼球和白眼球,白眼球就是巩膜,黑眼球部分穿过角膜后面的结构呈黑色。
纤维膜内侧是第二层膜,第二层膜是血管丰富的色素膜,色素膜前部有两个凸起,一个凸起称睫状体,另一个凸起称虹膜。
睫状体通过睫状小带连接并支撑着晶状体,晶状体有聚焦的作用。当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松弛缩进,睫状小带拉紧,晶状体变薄;当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并靠近晶状体,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因具有弹性恢复原状。眼球是通过晶状体的厚度调节焦点的。
虹膜是黑眼球中呈放射状的部分,中间的孔叫瞳孔,进入眼球的光量的多少,可以通过瞳孔的大小调节,就像照相机对焦的过程。
最里面的第三层膜是视网膜,这里含有感光的视觉细胞,这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视网膜位于最深层,负责捕捉进入眼球内部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