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日本企业之中,项目经理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本书介绍的“项目管理工作术”,是我在担任企业顾问和进行演讲时经常提到的内容。
但每当我提起这个话题,对方的反应大多是“在我们公司,没有人愿意当项目经理”。
正如我在第一章中提到过的那样,日本的商务人士不管能力还是工作积极性都不低。之所以会出现“没人愿意当项目经理”的情况,是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日本企业之中,项目经理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没有权限,却要承担责任,这样的工作当然没有人愿意去做。
但要是这样下去,日本的企业和组织都无法取得成长。
如今,日本需要的是“先锋企鹅”。
所谓“先锋企鹅”,指的是敢于第一个冲进危险的大海之中的企鹅。
大海中可能存在海豹等企鹅的天敌,但企鹅如果不跳进海中就无法获得食物,所以必须有一只企鹅敢于第一个冲进大海。在商业领域,能够不畏风险,率先进行挑战的人就是“先锋企鹅”。
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先锋企鹅都会被海豹等天敌捕食。换成商业活动的现场,就是敢于开拓新事业的人,大多都以失败告终。
关键的问题在于,敢于第一个冲下海的先锋企鹅本应得到英雄般的待遇,可在绝大多数的日本企业之中,一旦失败的次数太多就会被其他人敬而远之。
敢于第一个跳进大海的人往往得不到任何回报。
就算先锋企鹅幸运地取得了成功,结果却是一群想要坐享其成的人蜂拥而至,甚至还有人提出“这个事业其实是我想出来的”,企图窃取胜利的果实。
顺带一提,我在三菱地所工作时,为了将当时闲置的丸之内地区利用起来,向社长主动提出开展“丸之内激活项目”,但当时公司内部却出现了“如此肤浅的创意,与我们这种拥有悠久历史的不动产公司根本不相符”的声音。
而当这个项目取得成功之后,“丸之内激活项目”却成为三菱地所的企业战略。如今丸之内已经成为非常繁荣的商业街,甚至成为海外MBA学生纷纷前来考察的成功项目。
虽然能够为三菱地所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我感到非常高兴,但同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项目经理的工作确实非常吃力不讨好。
既然日本企业的文化无法轻易改变,那应该怎么办呢?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如果没有人愿意担任项目经理,不启动能够创造新价值的项目,那么许多日本企业甚至日本经济都会死气沉沉。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必须建立起不让先锋企鹅受损的组织制度。
或者经营者和高层干部自己成为先锋企鹅。
软银每次都是孙社长提出项目创意并启动项目,所以项目经理不会单独承担先锋企鹅的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能够在孙社长手下担任项目经理实在是非常幸运。
至少我只要提交了项目章程并得到批准,就算项目失败,也是身为项目负责人的孙社长来承担,使我得以避免项目失败后自己承担全部责任的风险。
但要想改变日本的组织绝非易事。
尤其是如今日本也导入了欧美式的成果主义,对个人也以单独年度和半年的短期业绩为基础进行非常严格的评价。
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因为害怕失败而变得缩手缩脚。
虽然日本曾经的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遭到了很多批判(我个人也并不支持),但现在看来这种制度也具有对风险比较宽容的优点。
成为管理层的人,都是工作几十年,在组织内部积累了极强信誉的人。他们相信就算自己失败一两次,积累下来的信誉也不会崩塌。所以他们敢对部下说“不管出了什么问题都由我来承担责任,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干吧”。
但现在,部下如果有一个季度的业绩没达标,就会非常担心“上司对我的评价肯定会下降,搞不好我还会被降职”。
在这种状态下,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都难以大胆地尝试新的挑战。
既然组织无法轻易改变,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公司就这么衰退下去吗?还是说只能离开公司,自己独立创业呢?
不,还有第三个选择。
那就是“将项目经理的风险降到最低,不断地进行小规模的尝试”。
将个人的风险降到最低,不断地进行小规模的尝试
在做出第三种选择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
那就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自己身为项目经理的风险,要增加公司之外的现金流。
可以做一些副业,也可以进行一些投资。
通过加强英语能力和考取资格证书来提高自己的市场价值,做好“一旦在这个公司里无路可退,也能跳槽到其他公司”的准备。
或者选择虽然比现在收入更少,但幸福感更高的人生也不错。
比如在东京如果没有钱的话可能难以生活下去,但在其他小城市的话,生活成本就低得多。本身就是外地出身的人还可以返回老家,与昔日的朋友和家人一起享受人生。
不管怎样,请一定要从“如果失败就无路可退”的状况中摆脱出来。
在将个人的风险降到最低的同时,还要在公司内部不断地进行小规模的尝试。
只要开动脑筋,你就会发现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有很多可以尝试的挑战。
如果上头突然投入大笔的资金,反而会让自己承担更多的风险,所以首先从不需要太多投资的挑战开始。
关于具体的方法,本书中已经介绍得很详细了。
在制订事业计划之前先找顾客咨询,然后通过小规模的尝试来得出结果——这样就算没有预算和权限,也一样能够积累项目管理的经验。
“只要是有机会的项目就尽可能多地去做”,这就是软银达成目标的方法,大家也可以自己来尝试一下。
如果你觉得自己“想不出那么多创意”,不妨试试“创意组合”。
这是将可能成为创意的关键词写在纸条上,然后适当进行排列组合的方法。
孙社长发明的便携式自动翻译机就是将“便携”“自动化”“翻译”这几个现有的关键词进行排列组合后产生的创意。
如果一个单独的创意已经存在,那么将两个或者三个创意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出新的创意。
只要是感觉“这个或许能行”的创意,就大胆地去尝试。
这非常重要。
如果有人说“这么小规模的新事业做了也毫无意义”怎么办?
如果“从风险最小的项目开始”,可能会有人觉得“像我们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做那么小规模的新事业毫无意义”。
事实上在大企业之中,确实存在因为“我们只做1000亿日元以上的大项目”等理由而将新事业提案驳回的情况。
但高层领导却总是说“不想承担风险(所以要将初期投资控制在最小额度)”,这在逻辑上显然是存在矛盾的。
虽然努力将风险最小化很有必要,但不想承担风险只想获得回报是不可能的。
虽然在不批准小规模事业的企业中要想进行小规模的尝试非常困难,但仍然有一些办法。
比如“最初尝试的事业计划虽然规模比较小,但只要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开展规模更大的事业计划”,这样的提案就容易得到经营层的认可。
孙社长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白手起家建立起了价值10万亿日元的商业帝国。
软银首先通过进军ADSL事业获得500万用户,然后以此为基础收购了日本电信。通过在电话事业上积累的经验、人才和品牌知名度,从金融机构筹集到巨额的资金收购了沃达丰。终于成功进军了移动通信事业。
这对于没有进军通信事业之前的软银来说,绝对是完全无法实现的巨大成功。
由此可见,只要不断地进行小规模的尝试,最终也能够取得大规模的成功。
日本是开展新事业和创业非常容易取得成功的国家
在前文中,我一直都在讲日本的组织和环境对项目经理如何严峻。
但在本书的最后,我想用能够让广大商务人士打起精神来的积极内容来收尾。
或许有不少人都觉得,“如果自己身处在像美国硅谷那样的地方,一定能开创出具有发展前景的新事业”。
但实际上,要想在美国取得成功更加困难。
因为全世界有志于创业的人都集中在那里,所以竞争也异常激烈,要想在这种世界顶级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简直难比登天。
以篮球为例,美国的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是篮球的顶级赛事。日本的顶级选手进入NBA之后,其成绩往往会出现下滑,这就是因为竞争环境太强所导致的。而NBA的优秀球员离开美国不管前往哪个国家的篮球联赛,都能发挥出惊人的实力。
将上述例子换成商业活动,可以理解为,“在美国取得成功的商业模式,搬到日本之后一定也会成功”。孙社长也是将在美国大获成功的雅虎和iPhone搬到了日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只要能够充分利用美国的成功模式,就能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而且日本有志于创业的人没那么多,不必担心“商业模式遭到模仿,客户被抢走”的问题。接下来只要按照本书介绍的“项目管理工作术”让项目顺利地运转起来,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
由此可见,“日本其实是开展新事业和创业非常容易取得成功的国家”。
虽然现在看衰日本未来的言论甚嚣尘上,但只要换一个视角来看,就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每天的工作。
而且我相信,“项目管理工作术”也一定能够帮助大家积极地面对工作。
希望通过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愿意承担项目经理的工作,并且更加高效且有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三木雄信
二〇一八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