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1)

自从2014年接受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代表作《情感机器》中文版翻译任务以来,我就误打误撞进入了人工智能领域。在完成《情感机器》翻译后,我又紧接着翻译了另一本人工智能名著《第四次革命》,两本书出版时正好国内兴起了人工智能的热潮。作为一名多年的金融投资行业从业人员,人工智能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多姿多彩的缤纷世界。此后,我在人工智能领域算是有了些虚名,多次获邀出席高等级人工智能大会,作为点评嘉宾参加了很多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的路演,也考察很多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项目,并且投资了其中几个项目。

但是,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人工智能方面专家,也从未自己动手写过人工智能方面的书。因此,当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高磊、周磊两位编辑向我约稿时,我是颇有些犹豫的,感觉挺有压力。但我想,这一方面是对自己这些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理论和实践积累的一个检验,另一方面科普型作品并不需要太深的专业知识,所以我觉得自己可以迎接这个挑战!

由于这些年我积累的资料比较多,一开始写得还比较顺手,但到后面越写越慢,有种黔驴技穷的感觉。在和不少人工智能行业专家和比较成功的创业者面对面交流后,我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算是突破思维的瓶颈。经过近一年的折腾,如今终于完稿了。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六十多年(195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而我国人工智能热潮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因为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进入了应用领域!本书对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影响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人工智能已经深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本书完成之际,首先感谢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和高磊、周磊两位编辑,他们不仅给了我压力,也给了我很多指导意见。同时特别感谢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上最早倡导可信人工智能的著名科学家、原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教授审阅全文并做序,感谢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武汉大学蔡恒进教授,感谢财经头条创始人、上海妙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征宇总经理,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联盟标准组吴焦苏博士,上海虹桥智谷科创中心王英才总经理,第五届湖北省政协常委周戟教授,上海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蒲戈光教授等专家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ECNU)汪逸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王子彦两位优秀学生在本书查找资料和写作、修改过程中提供的大力协助。

本书引用了大量公开资料,包括网上资料,对这些文章的原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本书中使用的部分图片未能找到版权方,如侵犯到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与我联系。

囿于本人的学识和经验所限,本书难免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交流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