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上帝看见地上充满了罪恶,就想用洪水消灭坏人。但是他又发现了一位叫做诺亚的好人。上帝指示诺亚建造方舟,这样他就能躲避洪水的侵袭。后来,上帝在天空中制造了一道彩虹,与人们约定再也不会出现大洪水。突然有一天,有人发出了质疑的声音:万一上帝毁约怎么办?这道彩虹能保住我们子子孙孙的命吗?于是,他们就商量建造一座城,和一座高塔,塔顶通天,即使再有洪水也不用害怕了。那时候的人们语言相通,干起活儿来很方便,大家同心协力,建造了古巴比伦城。而那座高塔越来越高,就像真的要通天一样,最终上帝被惊动了。上帝发觉自己被人怀疑,又看到人类有那么大的本事,决定惩罚一下他们。他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使人们语言互不相通。他们分散在大地上,高塔就造不成了。这就是“巴别塔”的故事,“巴别”在希伯来语中就是“变乱”的意思。
这个故事用宗教的方式解释了世界上出现那么多语言、种族的原因,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数千种语言,语言问题也还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如果语言不通,不同国家的人交流起来实在是费劲,虽然肢体语言可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的需求,但却很难表达抽象的含义。普通人要想“走遍天下都不怕”,那肯定得学好外语。可是,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要把一门英语学好已经不容易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种不同的语言,只学英语哪里够啊!
别怕,我们还有秘密武器!如今,各种各样的翻译机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以国人自豪的科大讯飞翻译机2.0为例,它刚一出现就载誉无数,荣获包括2018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十大“黑科技”创新产品奖等多项大奖。它到底有多牛呢?首先,它覆盖了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是人们在异国他乡生活、工作的好帮手。其次,它的专业性也不容低估,能够在金融、医疗、计算机三大行业的大展身手,以后万一在国外生病,也不用对着医生发愣了。另外,我们知道,很多人说话都带有一点口音,这本身是无法避免的,但却给翻译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科大讯飞翻译机2.0却能够识别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五个国家的带有口音的英语,还能识别四种中文方言(粤语、四川方言、东北方言、河南方言),这可就实用多了!国际上也有很多大公司,如谷歌,脸书等,都在机器翻译上下了大功夫,比如脸书,就提出了一种可学习93种语言的联合多语言句子表征架构,翻译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在芸芸众生眼中,“同声传译”行业可以说是金饭碗,但现在包括科大讯飞翻译机在内的人工智能翻译似乎要抢了“同声传译”行业的饭碗。因此,科大讯飞在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的高端装备技术与产业分会结束后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当时,会场上有两块屏幕,能够把嘉宾的演讲转成字幕,一块是中文,另一块是英文,屏幕上方还带有“讯飞听见”的logo,看起来很像是讯飞的人工智能在做着“同传”。但有人指出,会议中做着“同传”工作的看起来是人工智能,实际上却是两位同传议员在辛苦地做着翻译,最后用机器将两人的翻译念了出来。科大讯飞在《关于所谓的“同传造假”我们有话要说》一文中回应,他们在这场会议中采用的是“人机耦合”翻译模式,机器仅仅提供语音转写和翻译结果,为同传人员起到参考作用。这一场风波过后,人们也越发关心,机器是否真的能替代同传工作?
我们先来看一看做一名同声传译需要有哪些必备的技能?首先,同声传译需要在听到内容之后,在保持一定时差的前提下同步进行翻译,这就需要同声传译的“分心”能力,既要理解原内容的意思,同时又要通顺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其次,还要掌握好翻译的时间。作为一名同传,配合发言人的语速是很重要的,无论发言人的语速快慢,同传都必须在发言人讲完后的二三秒内结束翻译。第三,同传还要能感知发言者的语气、精神状态。既要能把段子翻译得幽默,又要能强调重点。这些都是同传译员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那么,人工智能翻译能否做到呢?也许对它们来说相对简单的,只有第一点了。机器的语音转写对于准确率的把握确实是可以不断加强的,正如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所说的,科大讯飞的翻译机已经达到了大学六级水平,两年之内会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机器翻译的准确率确实会不断进步。
但是第二点和第三点,对目前的机器翻译来说,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为机器只会逐句逐字地翻译,而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不重要的内容加以删减以配合发言人的发言速度。发言人已经在说下一个话题了,而机器还在一字一句地翻译上一个话题,那听众一定会感到疲惫。另外,机器要如何才能感知到人类的幽默呢?它是否能根据现场的气氛,调整它的语言风格?这些都是未来的人工智能需要加以改进的。而在现阶段,人工智能翻译只不过是一个辅助工具,甚至有一些同声传译人员表示,人工智能翻译非但没帮到什么忙(因为他们根本来不及看人工智能的翻译),而且他们还要为人工智能纠错,实在有点“鸡肋”。因此,高技术含量的同声传译暂时不用担心被人工智能抢了饭碗。同样,在文学翻译领域,即使人工智能能逐字逐句地翻译通顺了,那它是否能领悟到人类著作的幽默感、思想性,甚至于翻译出某一位作者特有的文学风格呢?这些需要“理解力”的工作,人工智能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翻译官”能够帮助人们走出国门,无惧语言问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百度和谷歌这样大型的科技公司已经在致力于改进翻译框架,翻译的效率和语言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各行业的采用率也将会随之提高。但是,它在翻译界的“江湖地位”还有待提升,要想替代同声传译、文学翻译这类高难度职业,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