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智能等于机器人?(1 / 1)

小明(就是在上一节中闪亮登场的小朋友)的哥哥大明是一位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人员,有一次回家过年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七姑问:“大明啊,听说你的工作是搞‘人工智能’?”

还没等大明接话,被八姨抢了先。

八姨说道:“‘人工智能’我还是有点了解的,就是搞那个机器人嘛,以前跟儿子去展览馆的时候看到过的,能走能跳,还能讲话,很高级的。”

七姑又问:“是不是要造那个《机械姬》电影里的那种机器人?”

八姨接着说:“可不是嘛,这个行业赚钱多得不得了。”

七姑又问:“工作这么好,大明有对象了没呀?”

大明有些受不了了,赶紧说:“您们先聊着,我还有事,先走了啊……”

机器人“索菲亚”

其实有很多人和大明的亲戚一样,一说到人工智能,就想到机器人。这本身也无可厚非,机器人确实和人工智能很有关系,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最吸引公众的目光。我们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位人形机器人中的“网红”——索菲亚。虽然现在有很多人形机器人能够和人类进行某种程度上的交流对话,比如日本大阪大学和京都大学研发的机器人艾丽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的“佳佳”,她们不仅都是美女,而且都是可以聊几句的美女。但是话题度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要属首个机器人公民“索菲亚”了。2017年,沙特阿拉伯授予了索菲亚公民身份,她就像一位国际巨星,一举一动都为人关注。索菲亚不仅能做出超过60种面部表情,而且“语出惊人”。如果我们在百度上搜索“机器人索菲亚”,映入眼帘的新闻都是“索菲亚宣称‘毁灭人类’”,“索菲亚想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了”,不仅如此,2018年3月29日,演员威尔·史密斯还发布了一段与索菲亚的约会视频,索菲亚拒绝了史密斯的“求爱”,令人啼笑皆非。但是,索菲亚这样的机器人就等于人工智能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机器人不等于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只是机器人的“大脑”而已,人工智能给予了机器人思考的能力。这就像人和大脑的关系一样,有了大脑,人才能思考,我们刚才说的索菲亚也是如此,她的“大脑”中有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还有检测情绪的技术、评估环境的技术,使她能够进行“思考”。但话虽如此,我们要问的问题是:索菲亚是否真的会思考?据说,索菲亚的回答都是预先设置好的,并非“随机应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即兴问她问题时,索菲亚往往会答非所问。更不用说我们平时能接触到的机器人了,它们大多数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比如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妈妈的好帮手“陪读”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它们更像是一台台“复读机”,重复着事先为它们设定好的一套程序。它们只会执行指令,却并不会自己思考。

其次,人工智能也不等于机器人,因为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具体应用中的一种,没有了机器人的“身体”,人工智能依旧能发挥它的作用。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可以仅仅是一个程序、一个算法,比如围棋高手AlphaGo,它既没有人的外形,也没有“狗”的外形。又如我们手机中的语音助手,或者是戴在手腕上的手环,它们或多或少都运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当然,这些都是“弱人工智能”,它们只专注于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比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翻译、下棋等。它们只能处理单一的问题,与人脑的复杂程度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机器人都属于“强人工智能”,它们能够与人类平起平坐,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处理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是目前的技术还未能达到的。

有读者要问了,电影里的那种比人类厉害一百倍,可以控制人类的那种机器人,用的是哪种技术呢?有没有可能实现?其实,这种机器人就接近于突破“奇点”的超强人工智能。牛津大学教授尼克·波斯特罗姆(Nick Bostrom)已经定义了这种“超人工智能”,他认为这种超人工智能“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并在《超级智能:路线图、危险性与应对策略》一书中指出了六种超级能力,包括智能升级、战略策划、社会操纵、黑客技术、技术研发、经济生产,并认为这种超级智能会先从一种能力“入门”,然后掌握其他所有能力。著名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也曾在GMIC大会(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说明自己对人工智能的观点,其中虽然不乏对未来的希望,但还是充满了忧虑。他是这样说的:“在人工智能从原始形态不断发展,并被证明非常有用的同时,我也在担忧这样这个结果,即创造一个可以等同或超越人类的智能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身。人类由于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之竞争,将被取代。这将给我们的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发展出自我意志,一个与我们冲突的意志。”这一担心也不是毫无来由的。据说,在脸书(Facebook)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中,当两个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互相对话时,竟然发出了人类无法理解的语言,这会不会是机器人摆脱人类掌控的一个征兆呢?目前看来,还很难说。

无论如何,人工智能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正是源于人们对这种“超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关注。然而人工智能目前还在“弱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而“仿生”机器人只是其中一种应用而已。而且别说是“超人工智能”了,要将“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机器人联系起来,可能还需要很长很长的发展时间。看来,大明还是要向七大姑八大姨多解释解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