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未入目暇观,
立定凝思慨此前。
叹恨其中曾腐侈,
嗟嘘苑外万民寒。
垂帘岂顾民涂炭,
乱政何来社稷安。
若晓留得千载骂,
佛爷地下可坦然?
注释
①幽门:指东宫门历史悠久。
②嗟嘘(jiē xū):悲伤感叹。
③涂炭(tú tàn):处于极困苦的境遇。
④社稷(shè jì):代表国家。
乾隆时期,清漪园的正门是北宫门,光绪年重修并改名为颐和园后,正门便设在了东宫门。东宫门坐西朝东,门楣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供清朝帝后出入。
颐和园匾额为龙边金字匾,边框为浮雕金漆九龙,磁青底金字。古代认为帝王“和气”的颐养关乎天下太平、百姓福祉。乾隆皇帝多次用“颐和”命名并题写殿堂,紫禁城有“颐和轩”,避暑山庄和圆明园有颐和书屋,沈阳故宫的颐和殿则是乾隆为母后所建的。颐和园前身清漪园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时重修,改名为颐和园。颐和园的匾额乃光绪御笔,慈禧御览。匾额钤有五方印玺,上部并列的三方额章为慈禧皇太后印玺,左下部纵排的两方压脚章为光绪皇帝印玺。慈禧的三方印玺称“三方佛爷宝”。正中印玺为阳文“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右为阴文“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左为阴文“数点梅花天地心”。匾额左下部光绪印玺,上为阳文“光绪御笔之宝”,下为阴文闲章“爱日春长”。印玺高下代表着皇太后与皇帝的君臣尊卑关系,也看出了当时慈禧的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