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澜亭(1 / 1)

清园漪韵 李增瑞 374 字 8天前

夕云凝紫浥氤氲,

帆影波摇过翠林。

豁敞屏开视界阔,

风来花醉满湖春。

烟霞脉脉千尺锦,

碧水粼粼万丈银。

几度寄澜无尽意,

回头复向梦中吟。

注释

①浥(yì):湿润。

②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③脉脉(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者行动表达情谊的样子。

④粼粼(lín lín):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寄澜”出自孟子名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表达的是以观水来寄托读经求道的情怀。用“寄澜”给亭命名,显然是因为这个亭建在水岸。事实也正是如此,寄澜亭就坐落在昆明湖的北岸,是颐和园长廊串联的四个亭子中第二座观景亭,也代表着长廊四亭“春夏秋冬”寓意的第二项,也就是皇家宫苑最蓬勃、最有生机的夏季。

长廊延至寄澜亭处,不仅路面有了起伏变化,游廊的走向也由此亭南折。此前游廊的北面被土山、树木有意屏掩,至寄澜亭后,忽觉眼界洞开,云天豁然。

被长廊串联的四个亭子,相邻两个亭子的间隔大约是300米,而这个长度正好是行人最佳的散步距离,可见设计者良苦之用心。

寄澜亭是寓意夏天的亭子,夏天是季节的**,也是生命的高峰,在长廊中的春夏之间虽只有300米的距离,但其中所感受到的景色变化却相差极大。在经历过春季的鲜花绿草和习习暖风吹拂后,人们一步踏入夏天,在寄情于青山绿水时,思绪也随波**漾,如湖水中泛起的层层涟漪,律动着无尽的美好向往。

寄澜亭悬挂的匾额已非乾隆御笔,说明此亭是后来重新建造的,细看匾上印章的款识,亦换成了“慈禧太后御笔之宝”,更说明是慈禧时期重修。寄澜亭内还悬有“烟霞天成”“夕云凝紫”两块钤有“慈禧太后御笔之宝”的匾额,其内容皆以亭内所见到的最佳景象为题,也可谓点景点境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