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尽处倚琼楼,
乐寿堂西看彩头。
醉景乾隆曾赋韵,
题名御制更风流。
当时诫友修仁义,
谢相临别扇过头。
奉愿袁宏能慰彼,
担当就任好郡头。
注释
①当时诫友修仁义,谢相临别扇过头:晋代袁宏出任东阳郡守,临别宰相谢安赠扇,告诫袁宏要奉扬仁义,做一名慰彼黎庶的好官。
②慰彼(wèi bǐ):慰,使人心情安适。慰彼,使异地的人民安适生活。
“扬仁风”语出《晋书·袁宏传》中“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传说当年东晋一位名叫谢安的大官送朋友袁宏去上任,在宴席上拿出一把大折扇,扇了几下后送给袁宏,希望他上任后要施仁政,扬“仁义”之风。袁宏记住了朋友的话,上任后真的善待老百姓,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从此,谢安赠扇“扬仁风”的故事也就流传了下来。
乾隆皇帝在颐和园内修建扬仁风,想必也有一定的深意,他是在提醒自己要弘扬仁德,同时提醒文武百官要向袁宏学习,做官要清廉,对老百姓要施仁政、扬仁义。只有如此,天下才能太平。他还为此写了一首题为“赋得扬仁风”的诗:“为轩如扇样,对景与题名。拟欲仁风变,非图暑期清。怨咨方在念,怀保要唯诚。持赠纶巾者,休夸用智精。”
扬仁风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建筑构思巧妙,形式极为独特。它自成院落,倚山修建,呈长方形。主殿为扇面形,向内凹进,殿前地面用八根青石砌成打开的扇骨形状,会聚到汉白玉雕成的扇轴处,整体犹如一柄打开的折扇,故也称“扇面殿”。而扇面殿和东西两侧的围墙连接,组成“风”字的外围部分“几”,再加上殿前石台、鹅卵石径、冬青植被和池上围栏,便形成了一个“風”(繁体“风”)字,使扬仁风院落依“风”字建造,独具匠心,堪称造园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