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生苦短怕绝期,
昼夜辛劳紧作丝。
待茧初成食叶止,
无言欲去道别时。
何从顾及一身累,
尽吐心中那份痴。
当晓桑农恩必报,
冰身蜕变锦罗衣。
注释
蚕生苦短:蚕的一生比较短暂,会经过蚕卵、幼虫、蚕蛹、蚕蛾这四个阶段,一般一只蚕的生命周期在五十天左右。
从颐和园北如意门入园,在半壁桥北桥头向西,过京密引水渠闸桥后,左边一条路向南过界湖桥去西堤,右边一条路斜向西南,走三四百米,就到了耕织图景区。而蚕神庙就在耕织图景区之内,是耕织图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颐和园耕织图景区是一座占地25公顷的大型博物馆式园林景区,包括延赏斋、织染局、蚕神庙、耕织图石牌,以及水村居和水乡田园式环境等元素,始建于乾隆时期。当年,乾隆皇帝将宫廷内务府织染局迁到园内,是一处体现中国传统“男耕女织”思想的独具匠心的绝妙佳景。作为纺织元素的蚕丝也必不可少,所以在此专门修建了一座蚕神庙。当年为了模仿江南景色,每年开春,这里都有男耕女织的农桑活动,由南方来的农家女负责采桑、养蚕、缫丝、织布等,并且每年阴历九月都要在蚕神庙祭祀蚕神,以保佑民生。清宫内务府织染局是专门负责宫廷所用纺织布匹生产的机构,其织出的布头上均绣有“织染局”3个字。当织染局迁到耕织图景区后,生产的纺品就全部用“耕织图”取而代之。乾隆命圆明园的13家蚕户迁移到耕织图景区,四周种植了大量桑树,桑叶声声,使得耕织图的名称更加名不虚传。
1860年耕织图景区被毁,2003年复建,蚕神庙也一同复建。新建的蚕神庙坐北朝南,由庙墙、山门和正殿组成,院内有幡杆。正殿三开间硬山顶,前出抱厦,里边供奉五位蚕神的牌位。主位为“黄帝元配西陵氏嫘祖之神位”,两侧为民间曾经供奉的蚕神,从东至西依次是:蚕姑之神位、马头娘之神位、苑窳妇人之神位和寓氏公主之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