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灵境(1 / 1)

清园漪韵 李增瑞 426 字 8天前

须弥境佳阵容宏,

宝殿金披气势雄。

看尽云烟晓日月,

经尝苦雨恨腥风。

金星坠落今何在,

万象浮沉几可凭?

且幸耻辱归冢墓,

神州遍处都安宁。

注释

须弥灵境:颐和园万寿山后山的主要建筑群,亦称“四大部洲”。乾隆时清漪园前山的主体建筑是大报恩延寿寺(现在的排云殿建筑群),后山的主体建筑群则是另一组藏式佛寺——须弥灵境。这两组建筑其实在同一条中轴线上,但彼此隔着山脊,一个朝南,一个朝北,相互背对着。

须弥灵境是颐和园万寿山山顶北部的一个大型佛教建筑群,建于乾隆年间,被称为“后大庙”。它与北宫门、后溪河、三孔桥在同一中轴线上,北起慈福牌楼,南到万寿山山脊以北,既有传统汉式风格建筑,又有汉藏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建筑。据说,1755年乾隆派人到西藏摹绘桑耶寺,回来后在承德建造了善宁寺,在清漪园后山建起了与善宁寺几乎一样的喇嘛寺庙,也就是须弥灵境。

须弥灵境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北部为汉式风格寺院,南部为一组汉藏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因受地形限制,北部的汉式风格寺院无山门,也无钟鼓楼和天王殿,只有正殿和东西配殿。南部建筑群以香岩宗印之阁为中心,组成四大部洲建筑群,即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和东胜神洲。

香岩宗印之阁既是四大部洲的中心,也是须弥灵境的中心,四周环列十八重造型迥异的建筑。南瞻部洲在北,西牛贺洲居东,北俱芦洲在南,东胜神洲在西。1860年,须弥灵境建筑群全部木结构建筑毁于英法联军大火(主要是须弥灵境大殿、宝华楼、法藏楼和香岩宗印之阁)。光绪时,由于财力等问题,仅将原为方形三重楼庆殿顶部的三层佛楼香岩宗印之阁改建成单层的佛殿,内供奉从前山大报恩延寿寺移来的铜质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将位于长方形碉房式半台上的单楼庆殿顶的南瞻部洲改建成山门殿,内塑哼哈二将。后香岩宗印之阁内的铜佛被毁,20世纪80年代重塑沉胎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当时也没贴金,三世佛也没背光。2011年大修四大部洲时,三世佛和十八罗汉重塑金身,三世佛也安了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