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香阁(1 / 1)

清园漪韵 李增瑞 431 字 8天前

馨香宇外袅无央,

气象昭回瑞气扬。

不染色声灵圣处,

神仙教化惠凡疆。

烟尘水洗林泉碧,

道眼天开福口张。

万事缘生因果论,

心无恶念满身芳。

注释

①无央(wú yāng):无穷尽。

②色声(sè shēng):色,眼睛所看见的所有物质。声,耳朵可以听到的声音。此处指风尘。

③凡疆:人间。

说起颐和园的点景建筑,首屈一指的应该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它不仅建筑体量大,所处位置也显眼,是全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媒体上宣传颐和园的图像,也总少不了它。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成了颐和园众多景点的形象代表。

“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把这个建筑取名为佛香阁,也显现出皇家对佛祖的看重。据说当年修建清漪园时,乾隆准备在此处修建一座九层宝塔,并欲取塔名为延寿塔。当建到第八层时,乾隆一道圣旨拆掉了塔建,重新修建了一座八方阁,即佛香阁。有人说,乾隆建延寿塔,名义上是为母后做寿,实则为把三山五园连成一体,使延寿塔成为携东西皇家园林之主体建筑。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他愈来愈感到事与愿违,建塔不如建阁更能达到这个效果。所以,他果断决定拆塔建阁。还有的说,京西一带塔多,如建塔,会有塔影重叠之象,便中途改变了建塔决定。另外,也有传说万寿山下是古墓,乾隆为镇不冥鬼魂,确保帝园平安,便建了一座佛阁,并取名佛香阁。

佛香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兴建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八面三层四重檐。阁的高度是41米,阁内有8根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阁上层榜曰“式延风教”,中层榜曰“气象昭回”,下层榜曰“云外天香”。内供接引佛,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烧香礼佛。站在佛香阁上四望,视野开阔,一览无余,可以饱览昆明湖以外很远的风光。

阁仗山雄,山因阁秀。万寿山在远处西山群峰的屏障和近处玉泉山的陪衬下气势非凡,它所面对的昆明湖成了它时时照影的碧镜。晴日,它头顶蓝天、身披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昆明湖中,接引天光,身映地水,风光无限,中国园林专家所说的借景式造园手法,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运用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