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趣园(1 / 1)

清园漪韵 李增瑞 383 字 2天前

紫气东来若幻生,

诗山韵水胜神工。

奇桥异榭皆奇趣,

锦汇银泉总碧清。

细柳低枝轻抚鲤,

莲荷挺干耀花红。

王家圣地堪仙境,

与我相依似梦中。

注释

①异榭(xiè):奇特的房屋。

②锦汇:比喻水流。

“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名谐趣,乃寄畅之意也。”这是《谐趣园记》中记述的文字,道出了修建此园的初衷。而乾隆皇帝在《惠山园八景诗序》中的“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也为谐趣园取名提供了依据。

谐趣园是颐和园东北角的一处园林,初名为“惠山园”,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寄畅园是明末兵部尚书秦金的私人园林,康熙和乾隆南巡时都曾居住于此。乾隆称道这里“清泉白石自仙境,玉竹冰梅总化工”。所以命人绘制图样,仿建于清漪园中,取名“惠山园”。嘉庆皇帝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新扩建惠山园,并改名为“谐趣园”。1860年谐趣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八年(1892年)再次重建。现在的谐趣园沿着水池建有楼、亭、堂、斋、桥、榭等园林建筑,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间游廊连接,错落相间,步步有景。

谐趣园建筑堪多,有涵远堂、澹碧斋、知春堂、知鱼桥、饮绿亭、洗秋亭、引镜亭、知春亭等。水池北部正中是正殿涵远堂,原为慈禧游园时休息的便殿,上有对联“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同时还有5座桥,其中以知鱼桥最为著名,位于园内东南角,接近水面,便于观鱼,其中典故可查本书中“知鱼桥诗意链接”。

进入谐趣园,趣味众多。有声趣,有楼趣,也有桥趣。园内荷池翠盖,泉水淙淙,川流不息的水声高低扬抑,犹如琴韵。玉琴峡西侧的瞩新楼,从园内看为两层,从园外看则为一层,全因依地势而建所致,其似楼非楼的设计手法可谓有趣。另外像知鱼桥一样的“桥趣”亦不胜枚举,吸引着众多游人临此寻趣,观景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