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彩夕霞扮佳楼,
熔金落日挂峦丘。
窗开渺渺帆千点,
目放茫茫绿三洲。
倦鸟归林巢翡翠,
嬉鸭戏水绕红舟。
风吹暮霭初散尽,
浪卷晶光照玉钩。
注释
①裹彩夕霞:比喻霞光美丽。
②熔金落日:比喻金黄色的夕阳。
③玉钩:比喻弯月。
陶渊明《饮酒诗》中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之句。这个诗句中的“夕佳”二字成了夕佳楼取名的依据。
夕佳楼名副其实地是观赏夕阳西下、暮霭四合佳景的好地方。每至夕阳西下,一些摄影爱好者总会在这里“咔嚓、咔嚓”一阵劲拍。但见硕大的夕阳缓缓落下,把余晖洒满整个湖面,在水波**漾中上下跳跃,如抖动的彩练,让一个个摄影家满意而归。
夕佳楼是一座卷棚硬山顶的二层小楼,建于乾隆时期,南连玉澜堂的西配殿藕香榭,北接宜芸馆的西配殿近西轩,是玉澜堂和宜芸馆两个院落的过渡院落。小楼临湖而建,院内有太湖石砌的假山,亦称“狮子林”。
乾隆曾在诗中这样赞叹夕佳楼:“山气横窗水气浮,揣称名署夕佳楼。漫云津逮陶彭泽,还觉当前胜一筹。”这首诗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5年),当时清漪园还没有竣工,应是视察工程建设时所作,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对此楼的情有独钟。他自信这里意境比陶彭泽的世外桃源更胜一筹。后来的事实也如他所说。坐在夕佳楼上,透窗四望,可谓风光无限,如云如雾的透明湖水辉映夕阳的嫣然,有“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的佳景扑帘而入,俯身倚栏,荷花竞放,清香暗送,鱼鸭嬉戏于荷伞之下,如此美景岂不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