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迟云在(1 / 1)

清园漪韵 李增瑞 366 字 2天前

江河入眼不心潺,

于我云风岂必干。

落照山川堪笑对,

思迟未竟只求安。

何嗤我醉身如烂,

世外怡心亦乐天。

尽意畅怀宜啸诵,

诗情韵律万千篇。

注释

①思迟未竟:指没有及时想到,最终也没有达到。

②何嗤(hé chī):怎么讥笑的意思。

③啸诵:大声地朗诵,这里指尽情地创作。

杜甫《江亭》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意为“虽然水流潺潺,但心中不想去与世竞争;虽然云在当空,但不想青云直上”,表达的是一种闲适隐逸的心情。“意迟云在”正是取其诗之意而得名,体现的也是一种甘愿在幽静闲逸中与世无争的心思,这种心思也承平“意迟云在”的特定环境,实现了对于意境的追求。

细想,过去帝王将相整日栖身于纷繁杂乱的宫廷生活中,时事变幻、乾坤晃转、纸醉金迷,且宫内宫外烂事缠绕,时间久长,会向往野山丛林的隐逸生活,而又因皇家身份的左右,不能整日藏身民间,那么实现这一需求的出口就是要建造如清漪园这样的皇家园林,来舒解他们的内心负重。乾隆在建造清漪园时,就把隐逸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意迟云在”也必然是这种元素的一分子。乾隆精于诗词、精通书画、精研史学,可谓阳春白雪,他的高处不胜寒,让他精神上搭接上了大夫的孤傲,所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在有隐逸取向的建筑之上,就不足为奇了。

意迟云在位于写秋轩东侧,始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敞厅式建筑,轩面阔三间,坐北朝南,面南是“意迟云在”的匾额。此建筑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其亭在山腰,林木环抱,背靠山崖,游人少至,确实是隐身安逸的好去处。如至此地,不妨在亭榭内稍坐片刻,淡看闲云,略抒胸臆,必会有一种对自然和人生哲理悟透达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