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陈子昂:地主家的傻儿子怒砸百万买热搜(1 / 1)

从纨绔子弟变成文坛大佬真的只差百万银钱么?陈子昂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你,怎么才能从中二少年变成杰出诗人。陈子昂的前十八年,可以说顺风顺水,首先他出生于梓州射洪一个富绅家庭,家里很有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富二代。富二代有什么好处呢,有钱没烦恼,随便玩随便闹。其次他们家不但有钱,而且在当地很有声望。陈子昂的父亲陈元敬在当地德高望重,有一年家乡闹饥荒,陈元敬将家里的钱财和粮食都拿出来帮扶乡里,这种帮扶是不计报酬的帮助,就是妥妥的献爱心,十里八村的人都记着陈元敬的好。后来大家闹矛盾都找陈元敬调解,根本不相信官府,只相信陈元敬的个人魅力和品格。有这样的父亲,可想而知陈子昂的年少生活该多么惬意。凡是见到他的人,都会尊称一句‘郎君’。不过他小小年纪,心里装的却是武侠梦,他有一个偶像,就是巨星王勃。

王勃路过梓州时,陈子昂才十岁,可一点不耽误他追星,他拿着各种诗集去找王勃要签名,并想拜其为师。但王勃拒绝了,那个时候王勃抑郁不得志,所以没收下这个小粉丝做徒弟。追星未成功的陈子昂,于是乎对读书更无兴趣了,而是一心习武,成了街里有名的“鬼火少年”。因为父亲的影响力,陈子昂有一大批迷弟迷妹们,整天跟着他戳鸡逗狗,无所事事。还一副仗剑天涯,正义凛然的模样。到了十八岁这一年,陈子昂还和以前一样,拿着剑和别人打架斗殴。但这一次不同的是差一点闹出人命来,对方伤的很重,并且不想放过他。陈子昂的家里人为了帮他摆平这些事,花了很多钱,打通很多关系,最终没有追究陈子昂的责任,他侥幸逃过一劫。

陈元敬对陈子昂很失望,他原本对儿子寄予很大希望,故而取名子昂。“子”是对美男子的称呼,“昂”就是希望他前程似锦,一路繁花。可儿子却越大越顽劣,甚至差点弄出人命来。陈元敬很是苦恼,他也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为了激励陈子昂,他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王勃又比如骆宾王。这些人无一不是天才,可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万万没想到,陈元敬一语成谶,最后陈子昂的下场也是极惨的。不过陈元敬的教育和举例是有效果的,中二少年陈子昂还真就吃这套激励法,他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只是以前没读书而已。他要是努力做一件事,必定震惊四座、响彻八方。从这一年开始,陈子昂和以前的那些日子彻底说再见了。之前一起打架的狐朋狗友,陈子昂一概谢绝,还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苦读。看见儿子这样努力,陈元敬很高兴。他又花了不少银钱,将儿子送到长安去读书,只要孩子能专心备考,不管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沉寂了一年后,陈子昂参加了科举考试,可能是因为蹉跎了太多岁月,陈子昂的文学功底不如其他人厚实,加上唐朝的公务员考试难度大,所以他落榜了。仅仅是一次失败并不能让陈子昂气馁,他回到家乡继续复读,准备参加下一次公务员考试。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已经能将圣贤书倒背如流。可以说此时的陈子昂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晓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陈子昂满怀信心的再一次来到长安参加公务员考试,他本以为这次自己必定能高中。可现实往往就是这样残酷,陈子昂还是落榜了。他痛定思痛的想了几日,复盘自己为何会失败。深思熟虑之后,陈子昂可以肯定的说,科举之路的失败不是自己的错。当时还没有糊名制度,考试成绩多打人情分,门阀士族的子弟,或是已经出名的文人雅士,几乎不会落榜。

陈子昂虽然也是富二代,但他们家的名望在梓州有用,在长安他的姓氏和家族并不能给他带来助益。出身是不能改变的,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在长安立足,被大家所熟识。那只能靠营销自己了,只要他成了名人,有了影响力,阅卷的官员肯定会给他面子分。营销鬼才陈子昂正式上线,只要有钱,就能买热搜,编排剧情、打造人设,炒作自己还不是顺手的事。于是在科考前半个月的闹事街头上出现了这一幕,有一个人卖古琴,但要价上百万两银子。关键是,卖古琴的人说了,谢绝还价,只卖给有缘人。这样的营销方式引来了很多路人围观,大家都想看看什么琴值一百万两银子,莫不是镶了金边,怎么可以卖这么贵。陈子昂一直在观察这边的动向,围观的人数足够多、影响力足够大,已经完全称得上是热门事件后。他款款走来,挤进人群中当场交付银钱,然后昂首挺胸的走了。众人一看都感觉诧异,这琴到底好在哪啊,能让他花这么多钱,不会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不识货吧,楞给人家当了冤大头吧。

有人拦下陈子昂问,这琴究竟好在哪,怎么就能值这么多钱。陈子昂见这么多人围着他不让他走,心情十分愉悦,这目的不就达到了。只是他还是面上淡定自若的说,明日此时宣阳里大街现场弹奏,欢迎大家准时到场观看节目。

这样的奇葩事情,很快登上长安头条,观众自发帮着陈子昂做宣传。一夜之间,整个长安没有人不知陈子昂要表演弹琴的事。第二天,观众如约而至,几乎到了万人空巷的火爆程度,和咱们现在的热播电视剧中的当红艺人街头表演的火热程度无二。这一切全在陈子昂的掌握中,他抱着琴出现在众人面前,可他根本没打算弹琴,反而将琴摔碎。就在大家一片唏嘘时,他开始给自己打广告,还将自己写的原创诗文散发给现场的观众。在他的炒作下,他马上成为长安的热点人物。文坛对他评价颇高,诗文好评如潮。怒花百万营销后,陈子昂终于金榜题名了。

不过考上进士只是当长安公务员的第一步,彼时正是唐朝最高权利交替之际,大家都忙着站住脚跟,哪有人管这些进士。可陈子昂是谁啊,以前是中二少年,现在是营销鬼才,没有机会上,那就自己创造机会也要上,反正先来一轮常规的营销操作,钞票浮起来,热搜买起来。正好赶上武则天将高宗李治的灵柩运回长安,陈子昂一拍大腿,这机会不就来了么,先后写了《神凤颂》、《上大周受命颂表》等。这些文章不外乎是拍马屁,外加陈情自己的建议。陈子昂这个人办事可比一般大才子灵活,很多文豪正直过头,脊梁就跟钢筋棍一样,弯不了一点。看看陈子昂是怎么做的,在巴结领导的同时,还能输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干练圆滑的职业经理人。

武则天看到这些文章后很是高兴,她是懂才爱才的人。虽然没有完全采纳陈子昂的建议,但对陈子昂还是爱惜的,所以陈子昂才能一路升到右拾遗的位置,八品正科级。拾遗这个官很多人都做过,包括杜甫和白居易,这个官职的职能就是专门给皇帝提意见。虽然这个官职品级不高,但很重要,能够直面天子,并陈诉自己的意见。陈子昂可不就是很适合这样的官职么,武则天也很重视他,多次找他谈论政事,双方就国家大事直接交流彼此的意见。早年的各种生活经历让陈子昂的言语风趣幽默,能在不经意间让武则天明白各种规定律条弊端。武则天也采纳了他的意见,还将他的一些建议收进律法中。言官能做到这一步的实在不多,更何况这一路走来,陈子昂可都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才有了今天的局面,他是有点骄傲在身上的。

陈子昂的那点中二气质凸显出来,他觉得自己在武则天心中的地位颇高,不管自己说什么,武则天都能虚心接受。因武则天笃信佛教,建议不让杀生,不准吃鱼和虾。可是海边生活的百姓就靠着鱼虾生存,他们的耕地少,平时靠着贩卖和食用鱼虾生活。这一条规定下来,很多百姓都饿死了。陈子昂中二病上头了,说只有昏君才会不顾忌百姓的安危,发布这样的命令。武则天统治时期,在洛阳宫城门口放了四个箱子,相当于现在的意见箱。有献农策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批评朝政的,还有伸冤的,以及给朝廷献策的。这四个箱子的产生是为了更好的实施朝政,广开言路。但也带来不小的副作用,同事之间相互告密,相互拉踩的事情屡见不鲜,很多大臣因此受牵连入狱。陈子昂意识到了这种意见箱的弊端,上书说告密是可耻行为,应该在官场上杜绝此行为。可他前脚刚说完,后脚就因为有人检举他,而不幸锒铛入狱。他做言官这么多年,得罪的人何止一二,多少同僚都等着看他笑话呢。那些与陈子昂玩不到一块去的同事们都心道,你不是爱说那个是奸臣,这个贪污腐败么,今天也让你尝尝被人穿小鞋是什么滋味呢。

陈子昂犯了一个大忌,就是上书武则天停止诛杀李唐宗室。这可是武则天的逆鳞,谁敢碰,谁敢说呀。偏偏陈子昂就敢说,当然换来的结果也是他不能承受的。说到底武则天是爱才,心胸也宽广,即便陈子昂说了很多她不喜欢听的话,她还是将陈子昂放了出来。此时的陈子昂已经心灰意冷,不知未来该如何自处。之后契丹叛乱。三十六岁的陈子昂认为自己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反正在长安也混不下去了,在官场上运作了十几年,也没什么成果,还被人陷害入狱。想到历史上的奇才弃文从武的经历,陈子昂主动请缨去前线打仗。

他在走之前告诉武则天,我能有现在的事业和地位,都是因为有您的赏识。如今边关战事不断,我愿意前去戍边,就当是报答您的恩情了。陈子昂的高情商终于回归到脑子中,可能是下了狱,让他看明白官场的暗流涌动,也想明白武则天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本来陈子昂以为自己还能打胜仗,荣归长安,再次受重用。可不怕神一般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以前那些弃文从武的奇才,都因为有一个好队友才能翻身。偏偏命运这一次没有站在陈子昂这边,给他安排了一个猪一样的队友。这个人就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武攸宜本来想着来这里镀金,打了胜回长安加官进爵。但不幸的是先锋军全都死了,自己这个做后方的反而成了先锋军,他说什么都不敢出兵,就在后方呆着不动。陈子昂不能坐视不管,骂武攸宜你现在这样步步退让,怎么能带领军队打胜仗。前言不搭后语,言而无信,就是敌人也不把你当回事,怎么号令全军。这些话,每一句都戳在武攸宜的肺管子上。可武悠宜就是怕死,就是不听。你说你的,我做我的。陈子昂没法子,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内心无限悲凉,便有了绝世佳作《登幽州台歌》。

不过这场战役最终还是取胜,可陈子昂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没起到任何作用,不敢像武攸宜一样厚着脸等着升官了。回到长安后,陈子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继而潜心研究历史,他发现市面上的史书不尽人意,于是决定亲自写史书。可就在这个时候,武家人给陈子昂家乡的县令去信,只有一句,弄死陈子昂。

至于为何要弄死他,可能是在战场上得罪了武家,武家人始终没有放下这个仇。也有可能是他在诗歌改革中得罪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婉儿联合武三思一起弄死他。不管什么原因,最后的结果便是陈子昂在四十一岁时惨死在狱中。当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也不知道陈元敬会不会后悔鼓励儿子读书入仕,如果没有他的激励,凭借他们家在当地的声望,陈子昂应该会快活的活到耄耋之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