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治初期教育法令中关于学前教育的规定
1879年(明治十二年)9月,明治政府废除了《学制令》,代之以被称为新的自由教育令的《教育令》。该令第一条规定有“全国的教育行政由文部卿统辖,学校、幼儿园、图书馆等,不论公立私立都要受文部卿的监督”。这说明,从初创期开始,日本的学前教育就被置于国家文部行政管理之下,是国家教育体制的一部分。
1880年(明治十三年)12月,文部省又公布了《修改学校令》,该令规定将公立幼儿园划分为府县立和镇村立两种。府县立的幼儿园的设置和废除由文部大臣批准,镇村立幼儿园的设置和废除以及私立幼儿园的设置由府县知事批准,私立幼儿园的废除要呈报府县知事。1890年(明治二十三年),文部省颁布新的《小学校令》,新《小学校令》首次明确规定了市镇村和村镇学校组合可以设置幼儿园。可见,明治初期,日本政界已具有较强的学前教育意识,独立而具体的学前教育法规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1899年的《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随着日本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学前教育也快速发展起来,同时加强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助为目的的各种有关幼儿园人员的集会及团体组织也相继成立。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事务局成立福禄培尔学会,并立即向文部省大臣提议应为幼儿园制定教育令。在这样的背景下,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日本终于制定出第一个关于幼儿园设施、设备、保育内容及保育时间等项规定的《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这是日本首次由政府颁布的有关幼儿园综合而详细的法规。该规程兼顾了幼儿园和保育所两大幼儿教育机构的特点,它是多年日本学前社会教育实践的总结。其主要内容有:(1)规定“幼儿园是为年满3岁至学龄前儿童开设的保育场所”。(2)保育内容包括游戏、唱歌、谈话、手工作业以及纠正幼儿的不良道德仪表。(3)在保育方法上,强调要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难易得当,利用幼儿模仿力极强的特点,让他们多接触嘉言懿行。(4)规定了幼儿园、所的设备。该规定是日本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日本学前教育走向制度化的重要尝试,它为后来幼儿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虽经多次修订,但其基本内容仍长期不变。
从上可见,近代日本学前教育的产生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明治维新后大工业的兴起客观上刺激了日本学前社会教育的发展。由于幼儿园收费昂贵等原因导致了为职业劳动者子女提供服务的保育所大量出现,从而开启了日本颇有特色的二元化学前教育制度。日本是一个擅长向外学习的国家,还在学前教育机构只零星出现时,就引进了西方先进而系统的学前教育思想——福禄培尔教育思想,并遍传全国,从而使本国学前教育水平获得较大提高。这一时期,日本还做出了学前教育制度化的尝试。以上种种措施使日本学前教育在近代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为20世纪日本学前教育的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思考题:
1.试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及一般特征。
2.19世纪上半期欧美幼儿学校运动述评。
3.19世纪下半期福禄培尔主义幼儿园运动述评。
[1] [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50.
[2] [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50~151.
[3] 朱旭东.欧美国民教育理论探源——教育制度意识形态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92~197.
[4] [俄]康·德·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上卷).郑文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1.
[5] [俄]康·德·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上卷).郑文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13.
[6] 一说云:赤泽钟美夫妇于1893年创办日本第一个常设托儿所.参阅[日]悔根梧.世界幼儿教育史(下册).张举,粱忠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34;另一说云:赤泽夫妇创办该所时间是1890年6月(明治二十三年).参阅:李永连.日本学前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
[7] 该歌曲集中有一首名日:《数数歌》。其中一段是:“二呀二,不能忘,/忠于君王不能忘,/似那樱花遍山野,/为君开放为君亡。”参见[日]悔根梧.世界教育史大系(第21卷第4章第4节).日本讲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