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学前教育(1 / 1)

在英国,19世纪上半期主要是欧文的幼儿学校占主导地位,19世纪下半期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受福禄培尔幼儿园的影响。19世纪50年代初福禄培尔幼儿园由德国的伦克夫妇和别劳夫人传入英国。1861年英国公布《修订教育法典》后,实行以读、写、算学力测验成绩决定国库补助的制度,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直至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以后,福禄培尔幼儿园才得到迅速发展。此外,自引进福禄培尔幼儿园后,英国的幼儿教育呈现两种教育制度并存的局面:一种是以贫民和工人的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学校;一种是以中上层阶级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园。不过英国传统的幼儿学校也逐渐受到福禄培尔运动的影响。

(一)伦克夫妇和别劳夫人引进福禄培尔幼儿园的贡献

根据英国史学家加狄斯的说法,最早向英国介绍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是别劳夫人。她是一直信仰福禄培尔的人物,并于19世纪50年代把福禄培尔幼儿园思想广泛地宣传于德国及其他各国。

但是,福禄培尔幼儿园实际上是别劳夫人到达英国以前,就由德国的流亡政治家哈勒斯·伦克(Johannes Ronge)及其夫人柏尔达引到英国来了。伦克原是法兰克福联邦议会的议员,因遭反动势力的迫害,流亡到英国,住在伦敦。1851年,夫妇二人在英国设立德语幼儿园,最初以招收侨居英国的德国人的幼儿为对象,以德语作为教学用语,自1854年起,开始招收英国儿童一起入学,开始改用英语进行教学。1854年在伦敦举办了一次教育博览会,别劳夫人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了福禄培尔的恩物以及其他物品,同别劳夫人一起来的还有福禄培尔的弟子霍曼担当实地演示和演说。别劳夫人发表演讲,获得巨大反响。以这次博览会为契机,伦克夫妇的幼儿园和福禄培尔的恩物一举而提到了英国教育行政的中枢部门。1855年,伦克夫妇出版了他们编著的《英语幼儿园入园手册》,回答到他们幼儿园来参观的人们提出的问题,从50年代到90年代,这本书先后发行了10多版。1855年4月,伦克夫妇开设了福禄培尔初等学校,作为幼儿园的延伸,打破了传统的办学课程,提倡对儿童进行创造性和理想性的教育,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

(二)伦克夫妇和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的停滞

1861年,德国对被驱逐的政敌发出大赦令,伦克也由于夫人生病而双双归国。他们回到德国的1861年,正值英国教育史上开始实行臭名昭著的“计件付酬制度”时期。也就是说,1861年公布的有名的修订教育法典,在决定初等学校的国库补助金额时,严格根据读、写、算成绩测验的好坏,成绩好者补助就多,这是一种企图减少补助的政策。结果使英国教育界大为混乱。幼儿教育设施虽不是国库补助的主要对象,但由于小学补助金额的制度,使福禄培尔的教育精神大为受挫。怀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又占了统治地位。

(三)伦敦福禄培尔协会的工作和幼儿教育的复活与发展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虽未涉及学前教育,但其所提倡的自由主义概念,使笼罩在教育界的阴暗气氛有所缓和,因而也给幼儿教育界带来了新的风尚,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在英国又重新抬头。1873年和1874年,在曼彻斯特和伦敦相继成立了福禄培尔协会,该协会在普及幼儿园和培养幼儿教师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幼儿园运动在英国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1875年,协会在伦敦开设了教养员培训所,并附设幼儿园。1876年,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分为预备考试和正式考试两部分。前者包括:读、写、算、英语文法、文学、地理、历史等;后者除这些基础课外,还要考教育学、教育史、体育法、福禄培尔著作以及几何学、故事、诗歌、体育、唱歌、生物学、物理学、植物学、地理学、卫生学、幼儿园作业以及教学等。

伦敦福禄培尔幼儿园协会为了普及福禄培尔教育方法,还坚持不懈地与政府进行接触,使政府在1881年教育法中规定:在读、写、算的学力考试科目之外,加进实物及自然以及和日常生活有关的课业;采用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恩物和作业;注意手和眼的正确训练。1892年修订后的教育法规定了作为“女助教”的资格,要求持有福禄培尔协会的资格证明。教育法还决定今后不对幼儿进行读、写、算的学力考试。在附件322号《关于幼儿教学》中,还提出幼儿教育必须重视儿童的自我活动,促进儿童各种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并批评了那种只重视恩物游戏效果,而忽略恩物智力教育价值的做法。

在英国,自引进福禄培尔幼儿园以后,幼儿教育的设施出现了“双轨制”的局面。一种是以收容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的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学校;另一种则是以中上层阶级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园。虽然当时的幼儿学校已经受到了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的影响,但由于幼儿学校数量不足,在校儿童又十分拥挤,因而幼儿教育思想的渗透显得较为迟缓。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二者趋一的尝试。对这一点我们是应予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