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
超车
有一次,作家梁晓声在法国跟两个老作家朋友一同坐车到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
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因为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
作家朋友们的车想超到旅行车的前面去,但路很窄。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
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
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他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到这是理所当然的。”
梁晓声说,就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我们日常生活中,任何言谈举止都展现出个人人文素养。在企业与社会中,就是这个深邃的“人文素养”,决定了人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素质,更决定了社会与国家的素质与国际地位。我们的行为与“超车事件”中当事人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素养,还有多远呢?“不超车”和“主动让车”的行为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呢?
悦读明理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让人富有**;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育学者肖川教授曾对“人文素养”的内涵进行过界定。他认为这一术语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对于古典文化有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识。能够“审经答变,返本开新”。
2.对于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有着深切的关注。
3.珍视人的完整性,反对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肢解与割裂;承认并自觉审护人的精神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拒斥对人的物化与兽化,否弃将人简单化、机械化。
4.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自我实现,重视人的超越性向度;崇尚“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并对个体与人类之间的关联有相当的体认,从而形成人类意识。
5.对于人的心灵、需要、渴望与梦想、直觉与灵性给予深切的关注;内心感受敏锐、丰富、细腻与独特,并能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6.重视德性修养,具有叩问心灵、反身而诚的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7.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乐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
8.具有理想主义的倾向,追求完美。
9.具有终极关切和宗教情怀,能对于“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一类问题作严肃追问。
10.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差异、不同、另类,甚至异端,能够抱以宽容的态度。
11.能够自觉地审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诸如公平与正义。
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具体到个人,它表现在追求、信念、道德、气质和修养等各个方面。我国历来就是人文大国,有着悠久的人文教育传统。1998年1月,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里“孔子的智慧”就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人文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又反过来对社会实践产生重大影响。人文精神是改造世界的一种巨大力量,我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无论在道德和心理层面上的感情、意志、行为规范、审美情趣,在政治层面上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还是哲学层面上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都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
第二,要遵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一个是尽心尽职,一个是敬业守信。也就是说我们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做好什么样的工作,不能够马马虎虎,要敬业,要守信用。
第三,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艺术精神是人对社会,对人生意义、价值的一种理解,一个人爱好什么样的艺术,很能反映这个人的品德。反过来,我们通过对艺术的欣赏,不断地来陶冶性情,也可以使我们对人生的价值不断有新的体验。
第四,应对环境的问题,也就是正确地对待人生的问题,正确地认识、对待自己的才能和机遇的问题。《荀子·宥坐》云:“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
第五,要注意涵养功夫和仪表风度。仪表是外在的,涵养是内在的。涵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宽容和忍让,这是人生的一种豁达,其关键在于有一颗善良而真诚的心。
第六,人文素养要落实到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认定中。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精神,以及一种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认识。这也就是人文素养最后的落脚点。
链接
人文,简单来说就是重视人的文化,集中体现为:尊重人,重视人,关心人,爱护人。其实质就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养成,是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是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只有技能和知识,而没有人类高尚的追求目标和文明准则,非但不能造福社会,往往还会给社会造成危害,也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品位。为适应时代需要、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自身修养,我们都必须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社团活动、讲座熏陶、竞赛历练、社会实践等,这些都是提高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以致用
人文素养的养成,需要学习大量的人文知识,更需要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你对于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有何计划?
贴心提示
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崇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社会责任,守护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精神资源。所以,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同样需要人自由、自觉、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