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职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1 / 1)

情景再现

十年腾飞路 职教领**

十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工作起薪大幅提高,“毕业就上岗、技能挣高薪”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十年来,职业教育培养了7265万技术技能人才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他们进入各行各业,成为支撑中国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产业大军。

十年来,职业院校平均每年输送700万拥有相应学历文凭及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的人才,为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作出了贡献。

十年来,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形成了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思想体系,实现了中国职教持续十年的高速发展。

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70万人;2011年,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又创新高,达324万人,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2000年到2010年,十年来,职业教育为国家输送了7000多万技术工人,大大提升了我国劳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成为支撑中国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产业大军。

悦读明理

2013年2月27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北京发布了《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报告显示:中职毕业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产业大军中的技能人才队伍的有生力量。“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有2800多万中职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数量基本持平。特别是2009年以来,每年中职毕业生人数都超过600万,直接就业人数超过500万。这些学生不但撑起了职业教育,而且也撑起了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半边天。2011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学生2205.33万人,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

2007-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

2800多万的中职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产业大军中的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中职毕业生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生力军,也在推动城市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成为主力。以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为例,在2007年到2011年期间,共有600多万的中职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中职毕业生在数量比例上是第二产业主要的人力资源。2007年至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06932亿元,而这5年间,超过50%的中职毕业生在第三产业就业,总人数高达1147.7万人,成为第三产业重要的人力资源来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要求加码的情况下,更多依靠中职毕业生助推产业结构转型,无疑是大势所趋。

报告指出,中职毕业生是推进经济发展由“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结构红利”转变的重要力量,是中国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坚强基石。

我们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迫切要求提升社会成员的就业创业能力;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迫切要求职工技术更新和技能培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要求提供多次多样多层的教育机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系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立足国情、尊重实践、放眼国际、系统布局,从服务治国理政的高度来明确定位,突出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的基本属性,着力在更新理念、适应需求、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符合规律、突出特色、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贡献率,提升全体国民的技能水平。从目标上来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也应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终极追求。

链接

2012年5月,刘辉在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挑战中,甩出一根长1918米的面条,打破原“南诏一根面”1704米的世界纪录,同时用面团吹出直径1.5米的“气球”,获得“最长一根面”和“直径最大的面团气球”两项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22岁的天津青年职业学院烹饪系教师刘辉,来自山西太原,学习面食技艺已经5年多,堪称面食“达人”。他制作的龙须面,面条细如发丝,可以穿针。

要想做成一件事情,耐心和毅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非常容易明白的道理。但为什么明白这道理的人照样有不成功的呢?因为这种人缺少尝试的勇气,缺乏实践的精神。尝试,是生命旅途中最富有魅力的一幕。尝试,是给生命注入活力,是给未来带来生机。尝试,是增加一份经历,获得一种体验。尝试,是学会一种本领,得到一则真谛。希望青少年根据自己的兴趣,敢于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学以致用

调查自己所在区域在全国、省、市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学习、训练情况拟订个人的专业成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