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能人才托起“中国创造”的未来(1 / 1)

情景再现

大学生“回炉”学模具 本科就业难 技工很吃香

拿了大学文凭,还去培训学校学技工,这在过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一些大学生则选择了“回炉”学模具。

2012年11月26日,在东莞市智通模具职业培训学校报名的630多名学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了将近两成,本科学历的就有20多名,其中不乏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生。

至于“回炉”的理由,不少学生表示首先是缘于“就业难”;其次是想学一技之长傍身。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人才缺口大,目前东莞模具人才的薪酬日渐上涨,如专业的模具设计人才一般月薪3000元,数控加工人才月薪3500元左右,熟悉设计、加工、造型整个操作流程的高级工月薪5000元左右,其中技能好的人才月薪过万元也不足为奇。

而目前,东莞的一些企业给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出的月薪大多在1500元左右,更低的甚至开到了千元以下。相比之下,有的大学毕业生就想到了培训后再曲线就业。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悦读明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跃上世界舞台,当下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上升至第二位,“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在全世界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9.8%,大多数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然而,光环的背后亦有隐忧: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和知名产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已是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如何重塑优势、再创辉煌,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答案就是,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这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发生的根本变化,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和经济未来发展的重点是:积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健全消费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发挥合理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科技型、成长型、出口型、中小型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体在企业,关键在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而且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生产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没有这支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再先进的科技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代社会,谁拥有人才,谁控制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激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在一些高科技产品领域,我国企业经过自主创新,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但仍然难以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不能形成产业优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少技术工人,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在高技术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削弱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加快培养一大批掌握熟练技能、高超技艺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并实现中级、高级技能人才梯次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十二五”时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郑久强。业界美誉:华夏第一炼钢工。技能教育背景:1989年毕业于唐钢技校。现任岗位: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转炉炼钢工高级技师。荣誉:第九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党的十七大代表,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河北省“十大金牌工人”。

2003年中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高技能人才”概念。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要成为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以下能力:(1)高超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所有技能人才共有的特征,但是,只有高技能人才才能戴“技艺超群”这一桂冠,这也是高技能人才最显著的职业形象特征。(2)突出的创造能力。创造性是一切人才的共同特征。高技能人才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创新能力,如工艺革新、技术改良、流程改革及发明创造。(3)极强的适应能力。高技能人才有适应工作岗位变动的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不仅表现在对同专业(工种)工作岗位的流动方面,也表现在对邻近专业(工种)工作岗位的流动方面。

链接

为了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我国举办了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评选活动。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评选表彰了20名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6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900名“全国技术能手”,有789名高技能人才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这些技能型人才,从事的行业很广泛,但所做的工作却都是一些谈不上“辉煌”的岗位——水文勘测工、服务员、茶艺师、美发师、足部按摩师、钳工、电焊工、汽车修理工……但是,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他们都成为行业中的“状元”,是在相关行业、领域中影响较大、得到广泛认可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是本行业、领域的“形象大使”,是中国创造的脊梁。

学以致用

设计一份企业高技能人才状况问卷调查表,了解一下该企业高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并设计展板,展示收集到的高技能人才的事迹。

名言警句

尽管技术和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但是质量的提升,更多是需要人的更高技能,没有高水平技能,就永远达不到高水平质量。

——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