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
神舟五号飞船研制过程中,为确保航天员安全,时任飞船副总师张柏楠带队,搭“试验田”用“铁锅炒黄沙”,模拟出最真实客观的飞船着陆环境,进行了数十次试验,获取了大量试验数据,全面检验了缓冲系统在航天员着陆时的缓冲能力。神舟七号飞船研制中,研制团队对回收着陆分系统新增了50多项“体检项目”,验证了极端情况下的飞船性能,开创了飞船风险控制试验的先河。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第一次研制都融进创新的理念,回收着陆分系统飞船为航天员的安全返回上好道道保险。
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的升级之路,只是“神舟”团队坚持创新驱动,不断追求完美的一个缩影。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新之花,在神舟飞船的研制历程中遍地盛开,香满问天路。
(摘自:《科技日报》《神舟飞船系统创新发展纪实:神一到神十的创新接力》)
悦读明理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创新是中国梦实现与飞翔的重要一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民族创新的禀赋集中体现在青年身上,广大青年是这个时代最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在青年身上,涌动着创新的梦想、创新的冲劲、创新的勇气。广大青年用青春**扛起时代创新的旗帜。
创新创造需要广大青年有敢为人先的锐气。中国梦是崭新的梦,是远方的梦,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就需要从满足现状的思维中突破出来,不怕碰壁,不怕困难,勇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
创新创造需要广大青年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创新创造就是要超越因循守旧的思维,解放思想,和时代的脉搏和谐共振。创新的道路是艰难的,其中必然有挫折和失败,有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尤其是当下的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只有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才能打开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找到更宏大的舞台,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创新创造需要青年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创新创造不是空想,而是要立足现实,在脚踏实地的本职工作中不断取得突破。小到个人科研的创新、工作方法的创新,大到国家科技、文化等层面的创新,都是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年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创新创造,在挥洒汗水的青春中实现中国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因子,这是广大青年继承的财富和超越的起点。墨守成规、踯躅不前、僵化教条不是青年人的选择。相反,为了自己的青春梦,为了中国梦,青年人要坚定地选择创新创造,选择以激扬的锐气、坚定的意志、务实的态度,站在时代前列。我们相信,广大青年必定会用创新创造呼应时代节拍,青年的创新创造必将成为实现中国梦源源不断的动力源。
链接
科技创新希望在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参观了空间技术成就展,听说航天科研团队以青年为主体,平均年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33岁,北斗团队35岁,东方红四号团队29岁,卫星应用团队28岁,总书记十分高兴。他指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创新的制高点在科技,科技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他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航天青年科研团队的创新创造精神,结合实际发扬光大。
名言警句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