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
小学教师决定普法战争结果
普鲁士(德国的前身)国王威廉一世在1717年时,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义务教育的规定:所有的未成年人员,不分男女、贵贱,必须接受教育。其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威廉二世弗里德里希在1763年8月12日,正式签署了世界上第一部普通义务教育法。至19世纪60年代,德国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7.5%。
普鲁士还建立了教学和科研并存的现代大学——柏林大学。威廉三世的时候,国王把自己的宫殿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柏林大学的人才培养,为日后德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也开创了现代大学模式的先河。
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科学家帕舍尔认为,法国的失败早就注定了,败给的是普鲁士的教育。普鲁士元帅毛奇将军也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奠定了。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
悦读明理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事业。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也正因此,中华文化能够历尽波折而生生不息、遭遇劫难而涅槃重生,展现出顽强蓬勃的生命力。试看世界其他古文明,不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吗?哪一个能像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苟日新,日日新”?教育的贫困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贫困,教育的强盛是一个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要建设一流的教育事业。教育改变未来,教育奠基中国。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教育事业有多发达,中国梦就有多精彩。
链接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第一次把教育提高到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之一的地位。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这次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95年,党中央召开第三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五大报告和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指导方针。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强国必先强教”。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心和意志。
教育实质上是“造梦”的事业。“贫穷根源千百种,主要根源是无知。”教育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知识改变命运,因为接受了教育,多少人摆脱了无知愚昧与贫穷,实现了人生的飞跃。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国古人也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说的不就是教育有改变气质、提升人格素养的陶冶作用,乃至有改变人生轨迹的巨大力量吗?是的,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并帮助我们去实现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只有每个人敢于做梦、勇于追梦,中国梦才会更加光彩夺目。“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通过教育提高了综合素质,改变了自身命运,由此,我们也同时成全了他人——你的每一次向上发展的努力,即使无意惠及他人,也至少为别人提供了人生榜样。
链接
人的使命
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个观点: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人物”,就不可能生存并存在下去。什么是“优秀人物”呢?他认为对于这些人,全体人民或一个民族将自愿地、自由地服从他们,尊敬他们真正的高尚品质。
德国学者费希特认为,提高整个人类道德风尚是每一个人的最终目标。他给自己定下一个使命:“我的本分就是把我这个时代和后代的教化工作担当起来:从我的工作中产生出未来各代人的道路,产生出各民族的世界史。这些民族将来还会变化。我的使命就是论证真理;我的生命和我的命运都微不足道;但我的生命的影响却无限伟大。”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也提出,知识分子的重任,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教育是文明、民主社会的“保姆”。“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的大小,而取决于它的人民伟大的品格。”唯有教育,可以造就拥有伟大品格的人民。因此,教育事业的发达与否,往往标示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流的教育,不在于教学设施的豪华,而在于教师的精神追求、道德风尚和对知识、真理的不竭探索——因为教师是青年学生的榜样。“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这里的“士”(即知识分子)也可换作“教师”。一个国家的教师队伍有高尚的节操、健康的精神风貌,则其文明程度必然较高。另一方面,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造就有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良好的教育培养出理性平和的公民,他们懂得如何服从,也知道如何抗拒;他们接受文明的管理,而不会蛮不讲理。个体是社会的细胞,没有个体的强大,就不会有国家、社会的强大。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在本质上是相通相连的。教育培养出一个个精神崇高、人格独立的伟大公民,就是在铸造我们伟大的国家、创造我们伟大的梦想。
名言警句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