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1 / 1)

1.黄炜.大学生职业发展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胡梅.员工无边界职业生涯管理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8.

3.吴森富.21世纪的新型工作契约[J].社会,2003(1).

4.朱启臻,姚裕群.求职手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5.谭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体系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6.蓬晨.从组织视角论无界职业生涯管理在知识型企业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6.

7.曹威麟,朱仁发,郭江平.心理契约的概念、主体及构建机制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2).

8.常玲.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在读女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1.

9.金燕.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在读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9.

10.张丽琍.人力资源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1.孙妍.基于价值链营销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6.

12.蔡翔,郭冠妍,张光萍.国外关于人—组织匹配理论的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7(9).

13.傅跃琴.我国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

14.吴贵明.探析中国女性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特点[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15.陈聪.职业女性生涯转换历程的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6.郝冉.我国女性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

17.张宾.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1).

18.吴贵明.女性职业发展中的特有障碍与对策[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4).

19.王留彦,雷安军.如何解决当前的性骚扰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10).

20.金窗爱.中国当代女性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1.杨慧.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13-03-05.

22.马静.女性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11.

23.赵翰露.报告称中国女性就业率73%职业发展“三高一少”[N].解放日报.2014-11-30.

24.中国女性收入追上全球趋势[N].齐鲁晚报,2013-01-18.

25.李燕青.现代化进程中女性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调适[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2(2).

26.唐人洁.我国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及相关对策[J].综合管理,2007(10).

27.苏灵.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误区与对策分析[J].科协论坛,2007(7).

28.刘静,程志聪.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新趋势[J].网友世界,2012(23).

29.韩建军,田泽.无边界职业生涯管理新趋势及理论思考[J].人才开发,2009(2).

30.强国民.女性职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5).

31.刘俊利.很多方面她们不比男性差[J].经营管理者,2004(3).

32.王为民.女性管理者的优势[J].沪港经济,2007(2).

33.易莎.学生潜能开发与基础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4.王顺茗.试论潜能开发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2008(11).

35.陆慧.女性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成功模型的构建[J].职业时空,2010(2).

36.陶云武.员工潜能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6.

37.葛玉辉,宋志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8.林枚,李隽,曹晓丽.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9.艾佳,王毅达.女性就业的影响因素——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1).

40.邵建平,范雯.甘肃女性就业关键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7(6).

41.谷晓红.中医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