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领导力的研究路径(1 / 1)

女性领导力 张丽琍 1198 字 3天前

尽管领导力在中国受到关注仅仅是近30年的事情,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对领导力的规范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里,我们讨论领导力研究路径,能够使我们清晰地了解领导力理论如何演化成主要的领导模式,是我们了解领导力、研究领导力的基础。

一、领导力特质路径

对领导力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的“伟人理论”(Greatman Theory),也称“英雄理论”(Hero Theory),它研究领导者个性特点,以期预测什么个性的人能够当领导。

“伟人理论”更关注领导者天生的自然属性。研究者认为有些人生来就具备这种天赋,因而天生是领导人的材料。有的人专门研究林肯、罗斯福等知名领导人物的特性,从而提出领导者必须具备某些天赋的“伟人理论”。还有的人把长相、体型等生理特性也作为领导者能否成功的因素。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对社会上成功的或不成功的领导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试图找出“天才”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特性。因此,人们寻求个性、社会、生理或智力方面的因素,试图以此来描述领导者,以及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差异。

早期特质论的研究者认为,领导者的特质是天生的,后期特质论的研究者认为,领导者的特质是后天形成的。1948年,斯托克蒂尔对1904—1947年发表的100多种有关领导特质的文献做了深入研究后指出: 领导者与非领导者没有特质差异;但领袖个人素质与领导能力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由于个人特质并不能充分解释领导过程和领导行为,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围绕特质理论的领导学研究不再处于主导地位。然而,特质作为领导问题的一个内在组成要素的观点已被研究者普遍接受。

二、行为论的研究路径

20世纪50年代,基于对领导力特质理论的悲观性评论,研究者开始将目光投向对领导行为风格的研究。领导行为的研究重点集中在领导者所表现的行为,以及他们对待追随者的方式上。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爱荷华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

较早的爱荷华大学的勒温(Lewin)早期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奠定了领导行为理论的基础, 勒温及其同事认为领导行为具有独裁、民主和放任三个维度。

此后,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学者的著名研究确定了领导力的两个关键因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关怀维度(Consideration),即支持型(Supportive),以人为中心的领导力与定规维度(Initiating Structure),即指导型,以任务为中心的领导力。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通过对领导行为的观察和对下属的调查得出研究结论,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对领导者的行为进行评价:一个是“员工为中心”(Employee-centered),另一个是 “任务为中心”(Task-centered)。一个以“员工为中心”的领导者在面对进步缓慢的员工时,他可能会询问员工:我可以为你提供哪方面的帮助?或者先讲“十分感谢你们的努力”,然后再剖析存在哪方面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以“任务为中心”的领导者在发现绩效方面存在问题时,有可能采取不同的行为,他可能告诉员工,他们的效率不够高,或者督促他们更加努力。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同样发现,有些主管以员工为中心,他们更倾向于给员工以鼓励和支持。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将这类主管行为归类为“体谅”,将那些更喜欢发布命令、严格管理的主管行为归类为“启动”结构,即为员工提供结构化的指导。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没有本质差异。

然而,领导力行为的研究再次陷入了危机,原因是研究发现领导者的行为“风格”与其实施效果之间常常是自相矛盾的。没有一致的证据表明,存在一个普遍的领导风格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任务或情形。基于这些不一致的发现,研究者认为成功的领导行为风格必须能够因地制宜。因此,到了20世纪60年代,对领导力的理论研究开始转向领导力权变方向。不过,领导力行为理论思潮的许多观点都被其他领导力理论吸收和借鉴了(如权变理论和领导力变革理论)。

三、领导力研究的情境路径

虽然斯托克蒂尔早在1948年就曾指出环境对于领导行为研究的重要性,但直到20世纪60 年代,关注情境对领导行为有效性影响的权变领导论才逐步发展起来。菲德勒(Fiedler)是领导权变论的先驱者,他提出的权变领导模型分离出领导者及成员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三种情境因素,可将领导效果作为领导者个性和特点以及情境的函数进行预测。

20世纪70年代是领导权变论蓬勃发展的时代,众多研究从不同角度表明:领导方式具有灵活性。如豪斯在菲德勒研究基础上,加入被领导者个性特征变量(关注点、工作经验、感知能力),从新的视角构建了领导方式与领导成效关系的模型,成为领导有效性实证研究的热点。弗鲁姆和耶顿的领导者和参与模型则表达了不同任务结构对不同领导方式的需求。赫塞和布兰查德研究了领导方式与下属可接受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所构建的情境领导模型,被“《财富》500强企业”广泛用作领导技能培训的基本理论。

领导权变论的基本假定:领导者的个性、行为方式以及行为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所处的情境。通过分离与领导有效性直接相关的情境变量,领导权理论主张领导者能准确评估关键的下属特征和情境因素进而调整其行为。但在实践中由于认知结构和方式上的差异, 不同的领导者会就相同情境得出不一致的决策和行为。

四、新型领导力研究路径

变革型和魅力型领导理论对于将领导力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领导力方法被布吕曼称为“新型领导力”。

巴斯认为,需要一种不同的领导力模式来解释追随者是如何在目的和理想化使命感召下取得成就的。他把这种领导力模式称为变革型领导力,在这种领导力模式下,理想化和激励性的领导者行为能够促使追随者改变他们的兴趣,去追求更伟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