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是学校的各项资源中最直观的表现,它反映的是一个学校教育资源存量的差异(杜育红、孙志军,2009)。通过在文献综述中对指标的整理,本章选取生均专用设备和生均图书数来考察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
9.4.1 生均专用设备
9.4.1.1 增量效果实证分析结果
由于初中和小学的学科设置和对专用设备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这一部分,将初中和小学分别进行回归估计。表9-10和表9-11中列出了差分模型估计的政策变量系数值,衡量了改革政策对生均专用设备的影响。模型(1)中含有政策变量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GDP、人口和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这几个控制变量。模型(2)加入了政策变量与人均GDP的交互项。模型(3)验证了政策变量与高(最高的30%)、中(中间的40%)、低(最低的30%)地方GDP水平的交互项对生均专用设备有什么影响。
表9-10 “新机制”对初中生均专用设备的影响效应模型
表9-11 “新机制”对小学生均专用设备的影响效应模型
模型(1)中,初中的估计结果为正,并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改革变量的系数可以解释为由改革引起的生均专用设备增长量为127元。小学的估计结果为正,值为65.8,在统计上比较显著。模型(2)中加入了政策变量与人均GDP的交互项,初中和小学的估计结果都一个很微小的负值,在统计上也不显著,说明在生均专用设备上,改革政策并没有受到县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影响。在这个模型中,改革变量的回归结果是初中141,小学80.9,在统计上不显著,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专用设备的投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模型(3)将地方GDP分为高中低三个组。GDP低的组与政策变量的交互项回归结果中,初中和小学均为正值,但是只有初中的估计值在统计上是显著的。GDP中等组与政策变量的交互项回归结果以及GDP高的那一组与政策变量的交互项回归结果在统计上都不显著,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从这三组估计值可以看出对于生均专用设备,改革的效果与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无关,也没有体现出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的效果,对于缩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与分析Gini系数变化趋势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
9.4.1.2 均衡指标分析结果
从表9-12所呈现三个均衡指标的结果来看,初中和小学的数值整体偏大,说明不平等的程度比较高。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系数的值都越来越大,呈现出不平等程度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黑龙江省,“新机制”政策的实施对于办学条件均衡程度的改进效果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表9-12 生均专用设备均衡指标测算
9.4.2 生均图书数
9.4.2.1 增量效果实证分析结果
生均图书也是一个被普遍使用的反映学校办学条件的指标,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得到的资源。在这一部分,也对初中和小学进行分别回归估计。表9-13和表9-14中列出了差分模型估计的政策变量系数值,衡量了改革政策对生均图书数的影响。模型(1)中含有政策变量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GDP、人口和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这几个控制变量。模型(2)加入了政策变量与人均GDP的交互项。模型(3)验证了政策变量与高(最高的30%)、中(中间的40%)、低(最低的30%)地方GDP水平的交互项对生均图书数有什么影响。
在模型(1)中,初中的估计结果为正,但数值极小,在统计上并不是十分显著,说明改革对初中产生了正面的影响,但十分微弱。小学的估计结果为负,在统计上完全不显著。模型(2)中加入了政策变量与人均GDP的交互项,初中和小学的估计结果都一个很微小的正值,在统计上也不显著,说明在生均图书方面改革政策并没有受到县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影响。在这个模型中,改革变量的回归结果是0.000686,在统计上不显著。模型(3)将地方GDP分为高中低三个组。三组交互项的回归结果在统计上都不显著,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从这三组估计值可以看出对于生均图书,改革的效果与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无关,也没有体现出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的效果,对于缩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表9-13 “新机制”对初中生均图书数的影响效应模型
续表
表9-14 “新机制”对小学生均图书数的影响效应模型
总的来看,“新机制”改革对黑龙江省学校办学条件的影响相对有限。一方面,没有带来非常明显的增量效果;另一方面,在缩小县域间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上没有起到明显和持续的作用。
9.4.2.2 均衡指标分析结果
从三个系数(见表9-15)的数值来看,初中和小学的数值整体偏大,说明不公平的程度比较高。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系数的值都在2007年急剧下降,但在此后,又再次上升。
以Gini系数的变化趋势来看,初中和小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7年以前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2007年急剧下降至五年中的最低水平。然而这种低水平并没有一致保持,2008年,两个系数又再次上升到高水平。这说明“新机制”改革的政策使生均图书的县域差距在短时间内缩小了很多,但是政策的持续性较差。从数值的大小上看,小学的系数值普遍高于初中,即使是在最低的2007年,也明显的高于初中的数值。说明在学生拥有的图书数上,小学的不平等程度高于初中。
表9-15 生均图书均衡指标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