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上“新机制”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概览,结合本研究对“新机制”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目的,以及考虑到本课题数据可得性,我们拟定了以下“新机制”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表4-10 “新机制”实施效果评价的背景指标体系
续表
续表
前文所述的监测与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表4-8、表4-10、表4-11、表4-12和表4-13)是本课题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们将利用上述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对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的情况进行评价。首先,对于“新机制”在全国和各省区的实施情况,我们主要采用宏观的财政指标进行概括性介绍,以教育财政经费保障为切入点来进行评价。然后,对于被调研的样本县,我们会考虑采用更为全面的指标体系,从中微观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新机制”政策实施前后的学校办学条件来评价每个样本县的“新机制”政策实施效果,同时,测算教育资源配置的县际差异、校际差异,以评估“新机制”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影响效应。此外,我们还将评估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以考察“新机制”推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努力程度有何变化?是否存在“挤出效应”?在实地调研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各个地区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比如河北省和山东省的县镇都较为发达,很少有寄宿生,而广西壮族自治区寄宿生则较多。因此,我们在讨论某个具体的省或县的情况时,也会根据需要和数据获得情况对指标作出相应调整。最后,我们会利用指标体系的分析和评价结果,指出“新机制”实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1] UNDP.Handbook On Planning,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For Development Results[M].UNDP Evaluation Office,New York,NY,2009.
[2] 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Glossary of key terms in evaluation and results-based management[J].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Paris,2002.
[3] 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Glossary of key terms in evaluation and results-based management[J].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Paris,2002.
[4] UNDP.Handbook On Planning,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For Development Results[M].UNDP Evaluation Office,New York,NY,2009.
[5] Operations Policy Department,World Bank,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dicators:A Handbook for task managers[M].Washington D.C.,1996.
[6] World Bank.The Logframe Handbook-A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to Project Cycle Management[EB/OL].http://wbln1023/OCS/Quality.nsf/Main/MELFHandBook/$File/LFhandbook.pdf,2008-11-12.
[7] 张良才,孙继红.国内外教育指标体系分析与比较[J].教育学报,2009(6):60-68.
[8] Hovhannisyan S..Benefit incidence analysis in Armenia[J].Washington,DC:World Bank,2006.
[9] McPhail K..Impact Evaluation of World Bank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Projects:Methodology and Selected Findings[J].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1991,26(4):306-311.
[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2006〕15号,2006-3-9.
[11]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线填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情况月报表》的通知,保障办〔2006〕4号,2006-6-9.
[12]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料汇编,2007(2):159-167.
[13] 邬志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4] 王嘉毅,常宝宁.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新机制”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经济,2008(2):11-15.
[15] 丁延庆,薛海平,王莉红.“农村义务教育经验保障新机制”改革效果初探[J].教育与经济,2008(4):46-78.
[16] 范先佐,付卫东.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成效、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59-71.
[17] 付卫东,崔民初.“新机制”实施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挤出效应”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24-27.
[18] 张丽华,汪冲,杨树琪.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9] 马国贤,赵宏斌.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现状与思考[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
[20] 杜育红,孙志军.中国义务教育财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1]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200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