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慕课效应:联动全球的运动(1 / 1)

慕课一词诞生于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戴夫·科米尔与加拿大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布莱恩·亚历山大联合提出。也许这些创始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慕课经历三年的低调发展之后,在2011年下半年迎来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井喷。这年秋天,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不久后,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创立了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并于2012年4月上线。只用了一年的时间,Coursera已有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10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为其提供500多门优质慕课课程,来自全球各国的学生人数已经突破550多万。2012年被《纽约时报》命名为“慕课元年”。慕课就如一股洪流,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全球教育的各个层面渗透,使学生有了前所未有的选课自由度,使学生可享受到国内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乃至拉丁美洲,慕课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奇迹,它以跨时空的学习方式,使知识获取的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学习与教育的“革命运动”。

(一)美国:慕课平台巨头引领

慕课一词虽然提出于加拿大,然而其真正的发展壮大却是在美国。美国作为慕课时代浪潮的发源地,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当前世界三大慕课巨头Coursera、edX、Udacity均出自美国。由于拥有强大的慕课平台,美国的慕课运动开展得更是如火如荼。

以Coursera为例,Coursera 是美国最大的慕课提供者。2012年4月,斯坦福大学的两位信息科学教授创立了该商业网站。Coursera最初的合作伙伴包括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等高校。在Coursera创立了17个月之后,84所学校相继加入,并提供了400多门课程。目前,耶鲁大学、杜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芝加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知名院校已加入了Coursera并提供课程。

由于Coursera提供的是免费课程,因此需要以其他方式营利,如为企业员工与学生提供特定的技能学习与培训课程。Coursera没有对旁听课程做正式的设计,任何人都可以观看课程视频。学生可以选择完成全部阅读和作业,以取得结业证书,也可以选择完成部分作业,不参与讨论,但不能获得结业证书。

Coursera强**学互动。除了鼓励网上互动,Coursera还帮助学生在世界各地成立面对面的学习小组。在一些课程中,学生则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群、论坛及对书面作业进行同伴评估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Coursera自2013年9月起开始授课的课程约有70门,其中包括《国际刑法》《线性与整数规划》《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探讨》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授课时长并不统一,有些课程只持续4~5周,而另一些课程则长达12~15周。

由于慕课的日渐普及与其广泛的影响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美国的慕课巨头Coursera与美国政府合作,计划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学习中心(Learning Hubs)。美国国务院利用Coursera及其他网站的课程,已经开始实施一个试验性计划,即创办一个可以在特定领域选修的在线课程学习平台。2013年10月,edX宣布将与法国合作,提供在线课程,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提供培训课程。

美国中小学教师对慕课的热情持续升高。2012年,在圣地亚哥举行的国际技术教育协会年会上,凡是有关翻转课堂主题的会场都是听众爆满。同时,各种有关慕课学习交流的网站开始兴起。2012年,非营利的慕课学习网站——Flipped Learning Network 建成,该网络给有兴趣的教师提供翻转课堂的知识、技能和相关资源等。目前,该网站由美国皮尔逊教育公司和乔治梅森大学提供技术支持。在一个叫Ning的慕课交流平台上,教师可以交流研讨实施慕课教学的情况。目前,该平台有超过16000名实施慕课教学的教师进行在线交流讨论,每月有超过1000名的新注册教师。

(二)欧盟:开放大学

慕课的时代浪潮蔓延至欧洲,同样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以至于欧盟都不得不高度重视。2013年4月25日,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多语言及青年事务委员安德鲁拉·瓦西利乌(Androulla Vassiliou),在由荷兰开放大学主办的一个国际新闻网络直播活动中,正式启动了欧洲的“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计划。这项计划通过某门户网站实施。开放大学的课程框架有以下四个共同特点。

第一,向学习者开放。开放进入:任何教育程度的人都可参与,无须任何文凭;时间自由:可以在一年内的任何时间开始课程项目的学习;节奏自由:可以基本自主地确定自己的节奏和进度;地点自由:可以通过使用教科书和在线学习资源与服务的方式进行学习;开放项目:分为部分开放项目和完全开放项目,一些项目在内容和顺序安排上比较自由,可根据个人意愿整合模块课程;公众开放:人群非常多样,包括广泛的年龄层次和使用环境。

第二,数字开放。开放源码:可以免费使用制作软件的源代码;开放获取:可以免费掌握文化和科学学术方面的成果,尤其是提供在线免费获取服务,包括特别重要的资源,如科学出版物及基础资料和开放的数据等;开放内容:这是一个创新性的整合工作,包括文本、插图、视频和音频,明确允许复制、调整和分配(像维基百科);开放教育资源:包括支持获取知识的全套课程、教材、模块、流媒体视频、测试、软件,以及其他的工具、材料或支持获取知识的技术。

第三,以学习者为中心。慕课的设计应排除所有不必要的学习障碍,为学习者提供通过教育获得合理成功的机会。但是,有时,即使是使用当地语言,也无法确保依靠免费的在线课程,就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在开放教育中应该有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即依靠更加专注于开放教学的思想而不是技术或平台。课程应帮助学习者从丰富的环境中建构自己的学习,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对学习者进行知识内容的传输。

第四,自主学习。开放大学的合作者们着手组织在线或混合式的课程,既能让学习者得到有效的指导又能保持其自主性,特别是对于那些校外的学习者而言。因此,慕课可以基于相同的教学法,但要平衡好自主和指导之间的关系。慕课提供者面对数量庞大的学习者,必须反思他们所提供指导的性质和程度。自主学习课程的容量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核心问题,而这种反思应该预想到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成果。

(三)日本:J慕课

面对慕课的全球扩展,日本各界也积极行动起来应对这一变革。为了打造日语慕课的学习环境,日本的教育通信行业联合高等教育机构,成立了“日本客房在线教育推进协议会”,即J慕课。2014年4月14日,J慕课首轮课程由东京大学一名教授亲自开讲。该讲座持续一个月,每周公布10个1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学习者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观看视频,之后在论坛中进行讨论,并对每周的问题做出回答。在此基础上,第2周和第4周的课程结束后,然后在东京大学结合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与传统不同,是一种典型的翻转课堂模式。据统计,这次讲座吸引了大约17000名学习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在日本各界的推动下,日本的慕课教学正在稳步推进,影响力不断增强。慕课实现了教育的开放化,让更多的人拥有学习的机会这一观念正在日本学界迅速传播。京都大学饭吉透教授就认为,慕课教学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首先,好的内容让学习者获益匪浅;其次,学习者可以利用学习成果来应聘职位或者实现晋升;最后,给予提供优秀课程的教师以积极的评价作为激励。同时,慕课的出现使网络成为与从前的大学一样,借用讲义传授知识的平台,这也更加契合了当前迅猛发展与变迁的时代背景,只有不断了解与更新知识,才能紧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四)澳大利亚:大中学联手,共同推动

澳大利亚第一个免费的网上教育平台——Open2 Study,已于2013年3月21日正式发布。在堪培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部长克里斯·博文(Chris Bowen)正式宣布发布Open 2 Study,此举标志着澳大利亚正式迈入慕课的行列。除此之外,昆士兰大学和昆士兰的州立高中在对慕课的研究和实践方面有着共同浓厚的兴趣。它们围绕“什么是慕课学习和翻转课堂”“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如何开始使用”等问题做了系统研究,并指出慕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更主动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其更高级的思维,如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中的分析、综合与评价等。

在昆士兰的一所州立高中,教师们总结出慕课教学的优势:学生提前学习知识;学生反思先学的知识,便于确认课堂上重点学习什么;学生可以和教师沟通学习进度,使教师的指导更具针对性;课堂上,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发展高级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直到学生证明已经掌握了这些概念;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与此同时,他们也总结出实施慕课教学需要注意的方面:学生课前学习时,最好能够得到辅导;教师要清楚阐明课前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以便课堂上学得更有意义和价值;课堂上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因而课堂管理要求更高;对教师的教育素养要求更高,教师需要设计、引导和管理学生的学习。

尽管慕课取得了如此惊人的影响力,但是在实践中仍不乏质疑之声。2013年10月,欧洲学术合作协会和欧洲大学协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主题为“了解慕课”的高等教育政策研讨会。该会议指出,慕课不会威胁传统实体大学的地位,原因之一是,使用慕课学习的学生与在校园里学习的学生的来源不同。德美富布莱特项目执行董事认为,虽然市场是决定性因素,但从长远来看,慕课将更针对成人继续教育领域。欧洲大学协会高等教育政策主管也认为,大部分学习慕课的人都是终身学习者,它将是一种额外的学习,不会取代高等教育。

不论争议如何,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都在蓬勃发展之中,慕课教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当然,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慕课教学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以及如何处理好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