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数字校园建设带动的学校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提升(1 / 1)

学校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数字校园的认知水平,在数字校园建设内涵、建设模式、发展方式等方面的认识水平显著提升,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和理论成果,如《丰师附小数字校园智慧课堂》《牛栏山一中数字校园管理与推广创新机制》《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1+3数字校园建设》等,提升了学校现代化治理能力。

第一批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以数字校园建设促进教与学创新的代表性案例。一大批学校在数字校园的高效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加速师生信息化使用习惯的生成等方面,都形成了有效的实践成果。通过数字校园建设,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信息技术向教育教学纵深方向发展的趋势和一线实践者们观念上的深化。

例如,丰师附小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机遇,结合其持续的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积淀了深厚基础,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直接面向主课堂,服务主课程,用平板电脑及其整合的技术环境,将新型信息技术环境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在课堂的交互性、探究性、创生性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产生了全国性影响,受到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领导、专家的认可,更在全国性的交流活动中得到了与会一线校长、教师代表的赞赏。

又如,大兴黄庄一小以数字校园建设为契机,围绕互动教学反馈系统的系统化应用,在开展形成性评价及其有效诊断,以支持高效课堂、分层差异化教学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它结合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建成的基础平台,在数据交换、数据聚合、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方面形成了初步的认识。

再如,昌平一中以数字校园建设为发展机遇,打造教师校本研修发展的新环境,在校本研修工作通告、听评课实录与评价、课后教学反思、基于数据和实录的校本深度群体研修等方面形成了高效、创新性的实践流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生态。“以人为本”是指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把教育教学活动放在正中心,把学生的培养与学生的收获放在正中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服务广大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家长,推进构建以人为中心,贯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数字化育人环境。以应用为导向,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应用需求凝聚建设重点,以应用创新加快特色发展,以应用能力建设推动应用深化。探索“智慧教室”“智慧学校”“智慧教育”的实现形式,构建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数字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