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数字化资源基础教育元数据标准规范

为促进数字校园背景下的数字资源环境建设,北京市教委开展了系列标准规范研究。北京市数字化资源基础教育元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基于LOM(Learning Object Meta-data,学习物件元资料),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结合北京市数字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北京教育资源网,充分征求各区、一线教师意见最终形成。规范从2014年开始起草,经专家咨询会、手工著录试验、开放试验、总项目组审议等程序多次修改,历经草案、初稿、修订稿等多个版本,日臻完善,于2014年5月作为拟推荐的规范正式提交。

北京市数字化资源基础教育元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包括《北京市数字化基础教育元数据应用规范》《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重点资源扩展指标规范》《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词汇表》《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操作指南》以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XML绑定规范》5个规范,它们分别从业务、技术等层面对元数据指标的命名、编码、含义、构成、格式、约束、应用示例等进行了详细定义,从而形成了覆盖4大类教育资源9个元数据类别近200项指标的元数据体系,为基础教育资源的共享、流通、再利用提供标准保障。其中:

第一,《北京市数字化基础教育元数据应用规范》规定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学习对象元数据的数据元素,从元数据结构、数据元素、列表项、词汇表、最低峰值、字符集、表示等不同方面对基础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了明确定义,适用于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数字资源的内容、形式及其他特征的描述。

第二,《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重点资源扩展指标规范》针对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建设情况,结合当前北京市基础教育的特点与特色,在201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北京市数字学校、北京市课程资源网(在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等市级资源平台上的典型教育资源以及未来其他平台上发布的同类型资源,按照元数据元素在不同资源中的应用差异,设计网络视频课程、电子教材、图书资源三类重点资源的扩展元数据信息采集表,从而充分采集现有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的元数据信息,进一步提高对市级资源平台发布的各类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的检索和管理能力。

第三,《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词汇表》依照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词汇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同时参考《都柏林核心集元数据(DCMES)》《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结合北京市基础教育的本地化特征和需求,定义了一组用于元数据元素编目的受控词汇及相应的词汇表,给出了推荐的取值集合。

第四,《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操作指南》描述了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组织管理过程中,将元数据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模式来定义的方法和准则,适用于所有需要将各种基于元数据标准的基础教育数据用XML模式来定义的场合,可为开发人员实现学习对象元数据标准提供指导。

第五,《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XML绑定规范》针对北京市数字学校,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北京市课程资源网(在建)以及各区、校资源平台发布的各类教育资源内容在元数据信息采集过程中给予实例说明,落实规范教育系统内部资源的元数据内容形式,为今后中小学教育资源的综合管理和一站式资源检索乃至个人推荐系统进行必要的前期建设。

北京市数字化基础教育元数据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效果:

一是有效规范了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的管理与组织,规范了全市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统一特征描述,形成各类资源的“统一名片”,使管理者在海量的资源仓库中打破来源、结构、版本的界限,有效形成资源建设、编目、更新、统计、分析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为资源的有效共享与服务做好铺垫。

二是有效提升了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换,约束规定数字化教育资源交换与共享的基本规则,做好资源重要指标的关联与映射,为各级教育机构提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资源交换准则,大大提升共享、融合、流动效能,也为系统间的资源整合交互提供有效参照。

三是深化了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的应用与服务,帮助资源使用者提升查找、获取、评估、使用资源的整体效率。

四是建立多维资源组织形式,实现个性化定制与推送的基础工作,为资源的精准定位与智能检索提供必要的保障。

3.3.2 数字资源共享交换管理规范

数字资源共享交换管理规范体系是针对北京市2014年建设的北京市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与共享交换平台编制的一系列管理规范,具体包括《北京市教育数字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技术规范》《北京市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交换管理办法》。

《北京市教育数字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技术规范》为满足各区、学校不同的资源共享要求,进一步规范现有接口编制的对接技术规范,明确了页面对接、搜索框对接、元数据对接三种对接方式,并从各对接方式的目标、内容、实施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北京市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交换管理办法》的编制,旨在加强和规范北京市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和交换的管理,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提供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本办法规定了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教育资源的产出与汇交、管理与共享、使用与评价等方面的管理。

3.3.3 市级基础服务接入规范

北京市在市级层面上向区级、各学校提供统一的基础服务,为规范各类服务的接入与共享,逐步编制并形成了基础服务接入规范体系,具体包括《联合身份认证系统对接技术规范》《访问监测云服务对接技术规范》《网盘云服务对接技术规范》和《运行监测云服务对接技术规范》四个规范。下面对这四个规范进行介绍。

1.《联合身份认证系统对接技术规范》

针对各单位身份认证体系各异、跨系统用户难以无缝漫游的问题,平台建设了基于国际开放认证协议的联合身份认证云服务,编制了《联合身份认证系统对接技术规范》。联合认证云服务将北京市教委CMIS身份认证系统和各个学校及各区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进行对接,形成相互信任的认证体系,用户可以使用互信体系中的任一账号进行登录访问。《联合身份认证系统对接技术规范》从应用场景、对接方式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服务功能,明确了联合身份认证对接有CAS对接、OAuth2对接、自定义对接三种实现方式。

2.《访问监测云服务对接技术规范》

为帮助用户改善访客在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不断提升网站的投资回报率,北京市建立了专业的网站流量分析工具访问监测云服务,编制了《访问监测云服务对接技术规范》。访问监测云服务提供网站流量统计,帮助用户跟踪网站的真实流量,为学校用户提供对其应用系统访问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服务。《访问监测云服务对接技术规范》明确了页面链接和脚本嵌入两种对接方式,并从对接方式的目标、内容、实施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3.《网盘云服务对接技术规范》

本规范主要介绍在各区、学校、第三方系统中如何引用网盘云服务。网盘是一款存储用户资料和共享资料的工具,用户可以在网站打开网盘里的资源,并进行预览、编辑和分享等操作。同时,用户也可以把网站的资源一键保存到自己的网盘。规范中明确了页面嵌入和程序接口两种对接方式,并从目标、内容、实施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页面嵌入的方式简单,程序耦合度低,只需要完成用户对接即可。如果用户不需要把网盘云服务完全嵌入自己的应用中,就可以采用程序接口对接方式,通过程序接口实现服务的对接。

4.《运行监测云服务对接技术规范》

本规范明确了网页链接和页面嵌入两种运行监测云服务对接方式。网页链接方式简单,程序耦合度低,只需要完成用户对接即可。页面嵌入对接方式中,运行监测云服务提供一个没有页面标题和横幅广告的基本页面,学校和其他第三方可以将该页面嵌入本地系统中。《运行监测云服务对接技术规范》针对两种方式从对接目标、对接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