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象《急就章》
(一)作品简介
《急就章》(图8-31),原名《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识字读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内容涉及姓名、组织、生物、礼乐、职官等各个方面,如一部小百科书,该文从汉至唐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同时其规范的抄写也有临习范本的功能。全文分姓氏名字、器服百物、文学法理三部分,共32章,每章63字,不同传本文字略有不同。《急就章》知识丰富,生字密度大,又有三言四言七言的押韵编排,方便记忆。
图8-31 皇象《急就章》(局部)
(二)临摹及用笔要点
(1)要熟悉章节的字法,通过拓本要辨析揣摩,心摹手追。
(2)《急就章》点画简约含蓄,结字稍扁,字形规范,笔力劲健,各字之间均不连属。临习可直接入锋下笔,收笔处轻巧慢提,又因与隶书相近,所以使转时应多用圆转笔法,横画和捺画要注意波折变化。章法上要竖成行,横不必成列。由于章草近隶,所以与楷书相差甚远,切不可将二者混淆,要区别对待。
(3)石刻拓本由于本身是经过书写上石,又因工匠雕刻、拓工捶拓等环节,所以即便保存完好也会与原作有所出入。临习时,对破损残缺的字不要主观臆测。
二、赵孟頫《急就章》
(一)作品简介
赵孟頫为元代最伟大的书画家,博学多闻,开文学艺术领域一代风气。精诗文、晓音律、擅鉴定、工书画。其山水画既造境又写意,并将诗意与书法融入其中,满卷的文人气息。他成为文人画的奠基人。
于书法,其诸体兼善,真、行、草隶、篆无不冠绝古今。赵孟頫的章草师法皇象《急就章》(图8-32),今存世作品有《章草千字文》等。
图8-32 赵孟頫《急就章》(局部)
(二)临摹及用笔要点
(1)赵孟頫对笔的驾驭能力极强,因而章草用笔纯熟,点画跳跃,多数起笔露锋斜入,节奏明快。部分点画书写使用了今草的笔法,点画间的牵丝果断,不硬性连接。
(2)赵孟頫章草结字活泼多变,完全不沿袭横势,很注重字内空间叠放错落,注重对比变化。
(3)章草通篇均字字独立,由于其笔笔皆实,故字距要稍大。另外为避免字太茂密,行距亦明净疏朗,横向可以无列。
(4)临摹时不仅要对帖中用笔有所把握,还要进行归类总结、运用和消化,让临摹最终走向创作,服务于创作。
三、宋克《急就章》
(一)作品简介
宋克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张羽等称“十才子”。曾从元康里之入室弟子饶介学书,所传皆“二王”草法,其楷宗钟繇,行追“二王”,章草慕皇象之《急就章》。其章草《急就章》(图8-33)延续了赵孟頫、邓文原的风格而又有所发展,更融入了今草和行书的写法,流利、矫健。
(二)临摹及用笔要点
(1)以赵孟頫、宋克为代表的元明复兴,是以今草的视角学习章草,因而临摹时要熟悉章草字法,然后应将古体章草与元明章草作比较,了解其中的变与不变,做到心中有数。
(2)宋克的章草个性明显,除了要理解书法家风格特点之外,还要结合皇象、赵孟頫的章草做纵向比较,分析其结字、用笔的差异,章法和格调的区别等,并做大量的书写练习。
(3)宋克的书法流体间杂,所以在临摹时还应参考其他流体的“杂粮”作品。
(4)宋克章草用笔流畅,行草相杂。其点画瘦劲挺拔,体现了章草质朴内敛的面貌,形成了峻动、清新的风格。
图8-33 宋克《急就章》(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