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运笔的原理及其基本训练(1 / 1)

当我们从上面的阐述中知道用笔的关键在用锋,知道笔锋是传达气、力,塑造形、体的关纽,知道技巧基于用锋,用锋关乎点画的形态、质感(效果)之后,可以说,我们对笔法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谓用笔,其实是在顺应笔锋特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笔锋的运转。

因为任何字体的笔画,倘若从书写结果看,其实只有“方、圆、藏、露”四种形态和由此派生出来的其他变态。倒过来,我们可以通过对已有笔画形态(如范帖范字)的分析,来推测揣摩其运笔的方式方法并进行模拟。临帖就是这样,是倒过来推测笔法的。

根据前面对笔法的分析,以及运笔过程中起、行、收三个环节笔画形态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中锋运笔以外,书写中涉及的最主要笔法其实只有六种,即顺锋、逆锋、提笔、按笔、转笔、折笔(图5-21至图5-23)。其他笔法都是这六种笔法的细化或伸延。那么,我们的笔法练习,就可以从过去的繁难复杂中解放出来,只要集中精力把中锋运笔和这六种基本笔法的运转练习好了,其他的都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顺锋与逆锋

起笔时笔锋的运动方向与笔画延伸的方向相同的叫“顺锋”,相反的叫“逆锋”。如写一横,本应自左向右,却自右向左落笔,然后再转锋或折锋右行,到收笔时笔锋顺着笔画向右伸延的方向提起叫出锋(顺锋),由右向左转笔或折笔叫回锋(逆锋)。这种逆锋行笔可以存筋藏锋、灭迹隐端,使笔画两端显得方整饱满。

图5-21 顺峰与逆锋

二、提笔与按笔

提与按是一对矛盾体,是书写运笔中起落的垂直动作。将笔头从纸面渐渐向上拎起,笔锋着纸少,称为提笔;笔锋往下顿,笔锋着纸多,称为按笔。需要明确的是,一方面,笔画的粗细变化是在提按动作中完成的。另一方面,即使笔画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从起笔、行笔至收笔的全过程,始终也是伴随着提按动作蜿蜒前行的。此外,在转折时,提按还是调锋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所以,在训练中必须加大力度,细心体会,真正把提按笔法学到手。

图5-22 提笔与按笔

三、转笔与折笔

在起笔、收笔或行笔的拐弯处使用笔锋回旋的动作而改变行笔方向,叫作转笔。转笔写出的笔画圆滑,没有方折棱角,即所谓“转以成圆”。转笔因为顺势,故行笔不停顿,速度比较均匀。与转笔相反,在折笔处稍作停顿,然后提笔调锋改变锋面和行笔方向的,叫作折笔,用折笔写出的笔画是有棱角的方笔,即所谓“折以成方”。折笔因为需要提笔改变方向,行笔过程便略有停顿,速度也就有了一些变化。

图5-23 转笔与折笔

初学者练习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如下两种方法来完成的。

第一种,通过六种基本笔法塑造笔画形态来进行运笔练习,详见下表。

通过六种基本笔法塑造笔画形态来进行运笔训练

第二种,通过对已有笔画形态的分析,推测揣摩其运笔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范帖临摹,如下表。

通过对已有笔画形态的分析,倒过来推测揣摩其运笔的方式方法

对应这些基本笔法,可以用它书写各种字体的各种点画形态。其中,篆书只需用图表中第二类笔法(即逆锋、转笔、中锋运行、转笔回收)就可以书写出该字体的全部笔画(图5-28,直画、曲画、环画),而隶、楷、行、草则需要用六种基本笔法才能完成横、竖、撇、捺、点、钩、转折、挑八种笔画形态。

接着,我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进行不同字体的基本笔画练习,详见练习一(图5-24至图5-28)和练习二,其他练习以此类推。

练习一

图5-24 第一类笔画形态

图5-25 第二类笔画形态

图5-26 第三类笔画形态

图5-27 第四类笔画形态

图5-28 第五类笔画形态

练习二

分别用六种基本笔法练习五种字体笔画的应用形态(图5-29至图5-32),练习时要注意起、行、收的角度,力度和速度,重点是加强控笔能力。其他笔画练习以此类推。

图5-29 篆书笔画应用练习

图5-30 隶书笔画应用练习

图5-31 楷书笔画应用练习

图5-32 行草书笔画应用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