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再归纳一下,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事业前程,从而影响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甚至会影响我们社会的和谐安定。
我们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季羡林与温家宝讨论“和谐”时曾指出:“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和谐社会很重要的是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和谐,人和人之间要想和谐,首先我们每个人内心要和谐,心态要平和。自己内心平衡了,你才能够和家人、同事、上下级、陌生人和谐相处。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年轻人背心上写着“别理我,烦着呢!”这种人千万不要招惹他。
不但是人和人的和谐,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其前提也是内心和谐。你看,有的小孩子因为心情不好,就去揪花草或把青蛙撕裂,大学生往狗熊口里灌硫酸,研究生用针扎猫的眼睛,女青年用高跟鞋踩小猫,他们对动物、植物都不能和谐相待,怎么能同别人和谐相处?
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从我做起,从心开始。只有从我们每个人内心开始做起,调整好心态,管理好情绪,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真正落实,而不会只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近年来,社会上发生多起暴力事件和恐怖活动,除了政治原因外,也有一些是由于个人内心不和谐,心理不健康,特别是对情绪管控不好造成的,如2010年上半年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各地就发生了多起校园暴力事件,都是歹徒进校伤害老师和学生。
这些事件不但有杀害陌生人的案例,也有杀害亲人的案例。一个人心理出了问题,其行为就很难理解。例如,一个留学生在机场用刀刺伤自己的母亲;一个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发现,杀死自己父母等。
不但有歹徒杀人,还有更多人自杀,前面大家已经列举很多。2009年9月10日《环球时报》发表一篇社评“别回避自杀这个沉重话题”。文中说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身亡。中国每年约25万人自杀,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自杀率为2.223??,是15~34岁青壮年的首位死因,全部人群中第五大死因。
无论杀人还是自杀都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而其中很多恶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与肇事者心理不健康有关。
2007年,中国抑郁症人数为3000万,2009年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估算则是9000万人,并在不断增加;2009年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表明,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在1亿人以上。国资委有位领导在报告中说,3000万抑郁症患者中,有300万人自杀,自杀成功的有近30万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调查发现:有25.04%的被调查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女性27.45%,男性22.08%。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31.7%,1975—1979年出生的29.9%,1970—1974年出生的25.4%,1969年以前出生的22.7%。可见越年轻的人心理问题越多。
一位女青年起立发问:老师,为什么我们女性和年轻人心理问题更多?
这个问题我想请大家来回答,哪位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位中年妇女说:我们女同志有双重压力,工作一样干,毛主席教导我们,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做到的,女同志也能做到。可我们女同志还要生孩子,还要做家务,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就难免出问题。
一位老教师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四二一”综合征,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六个行星围着一个小太阳,给予了过度保护的教育。孩子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吃不得苦,受不得委屈,挫折承受力太差,因此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当老师的最先感受到。比如,有的小学生不会吃带皮的鸡蛋;有的中学生因为同学喝了自己暖壶的水,往对方暖壶里撒尿;有的大学生家长说,自己女儿的每个细胞都需要空调;有的研究生往饮水机里投毒,毒死同学等,简直匪夷所思!中国的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的问题更严重,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家庭做起。
您讲得很对!除了家庭教育外,学校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人格培养和心理健康,也难辞其咎。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调整心态,保持内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问一位年轻村干部:“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那位村干部回答说:“两个都重要!”总书记说:“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
习总书记读书很多,不但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历史和哲学问题,也对心理学很感兴趣。2014年教师节,他来我们北京师范大学视察,那么多学院系所,专门看心理学院,一个一个实验室,看得很仔细,并提了一些很专业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节就讨论到这里,从下一节开始,我们要交流如何调整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