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疏散演练是学校安全应急演练的重要内容,对于应对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熟悉学校的逃生线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关于演练目的。演练目的,是演练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安全应急演练的目的,是制定安全演练方案的首要工作。有明确的目的,才能避免演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本方案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出演练要达到“意识”、“知识”、“技能”三个方面的目标,即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了解安全疏散、消防的有关知识,掌握逃生、灭火技能和技巧。在演练目的上,可以进一步拓展的内容还有:使学生熟悉逃生的路线,提高学校领导和老师对疏散的临场指挥能力,检验灭火器材的性能和效果等。
2.关于演练的组织。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是应对学校突发事件的保证。对于紧急疏散和消防安全演练而言,组织体系应符合以下要求:第一是机构完善,决策机构、指挥机构、执行机构缺一不可。从方案中可以看出,学校组建了演练领导小组,确定了现场指挥人员及各楼梯口负责人员,形成了从上到下的组织管理体系。第二是人员精干,应急管理的特点,决定了组织的运行必须讲求效率,因此机构不能臃肿,层次不能太多。该校的应急演练,设领导小组组长一人,现场总指挥一人,不设副职,这有利于组织的高效运转。第三是指挥有力,即全体参演人员必须服从指挥系统的指令,不可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在本方案中,没有对职责和职权的明晰表述,只是在“演练过程”和“注意事项”中有所体现。
3.关于演练过程。应急演练过程,步骤必须清晰明了,活动的时间、内容、环节、要求都要十分清楚,不可含糊不清、繁杂冗长。同时疏散逃生步骤要科学合理,逃生的次序要考虑楼道的容量、各楼层学生人数、学生的年龄等因素,在统一指挥下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拥堵踩踏现象。另外参加演练的师生事先需了解演练步骤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使保证演练有条不紊地开展。该校的应急演练方案,对撤离教师的时间、步骤、要求等都做了比较周密的安排,行文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执行。
4.关于演练的实战性。安全应急演练模拟真实的突发事件情境,并采取真实的应对策略,使演练更贴近“实战”要求。演练越真实,对学生锻炼就越大。案例中该校的应急演练方案,从以下方面体现了适应实战的要求:一是情景仿真,用点燃烟幕弹,制造烟雾弥漫的失火现场气氛,使师生产生应对火灾的应急心理状态。二是过程仿真,从发出紧急疏散命令的哨声,到学生有序撤离教室,最后列队进入操场清点人数,整个过程与真实的疏散过程完全一致。三是对策仿真,方案要求学生撤离时用湿手帕或湿毛巾捂住嘴巴,身体重心尽可能降低,从走廊两侧贴墙前进,保持行进秩序、禁止交叉跑动等,这完全符合撤离火灾现场的行为要领。当然,演练毕竟属于模拟性质的活动,在突出仿真性、实战性的同时,要防止演练对学生可能带来的伤害。
5.关于演练的专业性。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应对突发事件日益成为一项专业性的活动。以应对火灾为例,无论是灭火、逃生,还是救人,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突发事件处置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在本案例中,首先灭火是在专业消防人员指导下进行的,该校所在城市的消防大队教导员亲临现场,讲授消防灭火和紧急疏散的知识、技能。其次采用了专业设备器材,学校为本次演练准备了油盆、点火棒、灭火器、水带、水枪等专业消防设备和器材,并请消防人员现场演示。这有助于火灾发生时,学校人员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器材,提高扑救效果。
本方案侧重火灾发生时,学生安全撤离教室的演练。作为一个完整的方案,还应包括火灾报警的演练,向上级汇报的演练,公关活动的演练等,使演练更加符合实战的要求。
本章小结
1.组织体系是由各分支机构构成的功能系统。学校安全组织体系,指的是为了达成学校安全管理的目标,按照有关规定组建的,负责学校安全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全过程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
2.学校安全组织体系,是纵横交织的网络结构。纵向结构由决策系统、指挥系统、执行系统构成。横向结构由信息通讯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物资保障系统、抢险救护系统等构成。
3.学校应急管理的过程,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工作内容,可划分为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三个阶段。
4.学校安全预警是指对学校现有的安全水平做出科学的评估,预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划定其危害的等级与范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预案与措施。学校安全预警的过程包括:警情监测,警兆识别,警源分析,警级评估和警情汇报与发布。
5.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分类分级管理原则,预案核心原则,生命优先原则,战时协同原则和特定处理原则。
6.学校应急公关活动的类型主要有:新闻传播型活动,慰问型活动,座谈型活动,展示型活动,典礼型活动,表彰型活动,悼念型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