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人资源清晰
大型学生活动有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而学生工作负责人等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意识与资源理解,直接决定活动的策划重心与价值实现。
第一,要关注大型学生活动的核心性价值。如“体育节”在提升学生个体的运动意识、增强运动兴趣,并提高其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同于“科技节”的价值;“毕业典礼”在唤醒成长感,体验成长的快乐,感受生命的力量,滋养新方向与新目标等方面,具有不同于“春秋游”的独特价值。这类价值往往直接体现大型学生活动的主题,在部分主题教育中则更为明晰,如“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迎国庆”活动等。
第二,要关注大型学生活动衍生出的附属性价值。如在“体育节”活动中,通过比赛能够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奋勇拼搏、自我挑战等精神,也能反映班级、学校的整体风貌,彰显班级文化,弘扬学校文化,促进班级、学校文化的发展。这类价值是随着大型活动的组织、开展、呈现过程而生成的,其来源主要不是活动主题,而是过程。
第三,要关注由特殊资源带来的附加性价值。这是由于学生大型活动的内在丰富性而生成的。在学生大型活动中,人、物、事、情境都会以其与世界的丰富联系,带来多种附属性价值。它不同于主题、过程性的价值生成,而是基于丰富的关系尤其是隐性关系的自觉化而实现。依然以“体育节”为例,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具体城市的历史资源,时代蕴含的人文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等,都可以渗透在活动过程中,成为其附加性价值。
上述是从横断面的意义上认识学生大型活动的价值。如果再把活动的全程而不仅仅是具体的活动核心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则大型学生活动的时空综合性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学生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评价等全程富有诸多的育人价值;在过程中,学生交往的质量可能得到提升,学生组织可能得到完善,学校管理领域可能得到发展;学校教育的时空凝聚在大型学生活动中,并随着活动的开展,实现对学校教育时空的影响。
(二)综合整体设计
大型学生活动不能仅仅依靠常规来开展,也不能寄希望于现场的灵感,而需要有综合的整体的设计,尊重其系统工程的性质。
其一,要处理好价值、目的与活动的关系。在学校大型学生活动的策划、组织方面,学生工作要强调“成人”与“成事”的一致性,追求活动价值、目的与手段之间实现双向转换与统一,即“在成事中成人,用成人促成事”。[2]大型学生活动的根本价值在于“成人”,努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领导的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又可以达到“用成人促成事”的效应——当“人”发生了变化和进步,“事”的推进和发展又能够得以实现。因此,坚持价值引领,关注“成人”与“成事”的转化与生成,是我们开展策划与组织工作的第一原则。
其二,要处理好大型学生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关系。大型学生活动的开展,需要在学生日常生活重建的基础上,融入、回归到学生生活,“生命的成长是靠全部的学校教育生活滋养而成的”。[3]以学生日常生活为根基,将大型学生活动与学生生活之间进行有机地整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这一方面要求大型学生活动要源自学生日常教育工作,无论是主题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参与方式的积淀,各类资源的开发,都自觉建立在前期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与学校工作、教学工作、学校整体发展之间的内在沟通;另一方面,大型学生活动还要回归日常,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此往复循环,大型学生活动就可能成为学生日常生活更新的关键事件、转换枢纽、更新节点。
其三,要处理好学生与活动的关系。学校管理者要自觉促进学生主动介入活动策划。在学校层面,可以吸收有能力的学生参与策划过程,如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时间安排、人员分工、项目细节的准备等。在班级和年级层面,可以促使学生负责班级内部的策划工作,如组织报名、前期准备等。在大型学生活动的策划中,要力求项目类型丰富,形式多样,为全体学生或更多学生参与的可能性提供空间,从关注个别学生、少数学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策划中还要考虑学生的年段差异,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大型学生活动要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其四,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真实的教育活动是以综合为特征,并对人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综合影响的功能。”[4]为了充分挖掘大型学生活动的教育价值,其内容构成可以多元丰富,相应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如体育节、运动会的策划,除了要精心设计好比赛项目以外,还可以关注更加丰富的内容,如运动会会徽、秩序册封面、运动会口号及宣传用语的设计等,都可以构成活动的内容,通过在全校学生中征集的形式来实现;学校还可以提供一些校级的岗位,比如小记者、小播音员、小志愿者和小联络员,让学生自愿报名参与;开幕式上的艺术表演、广播操展示等可以让学生自主排练,允许各班级采用不同的形式,展现本班级的个性文化;各个班级的展板、班牌、宣传标语、口号、道具等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彰显班级特色。
其五,要关注过程逻辑。活动的过程逻辑能够体现出策划者自身的思维发展水平以及整体关系思维的发展状态。因此,需要关注活动的前期、中期、后期之间的衔接及有机性,使得活动达到系列形成的状态。依然以体育节、运动会为例:一方面,活动的各部分之间要体现出清晰的结构,运动会前期的开幕式,中期的各种项目竞赛,后期的总结、表彰环节,要用主题所内含的精神、思想将活动的各部分贯穿起来,给人以流畅且不断升华之感;另一方面,在每一环节、板块的内部,也要体现出过程展开的有机性。
(三)长程系列形成
大型学生活动可以形成长程系列。具体的途径,一方面要考虑不同年段之间的沟通与推进。相当多的学生大型活动是年度性的,有的甚至是以月、周为周期。它能够在长程视野下凝聚、发展为具有学校个性与特色的品牌活动;同时,在不断的继承与发展中,每次活动的质量都能得到理性的保障。有管理学者指出:“要记住,每一周都是在前面的工作上累积起来的,累积着你不断的投入。飞轮已开始以不可阻碍的势能向前运动,这就是你创造卓越业绩的过程。”[5]学生工作负责人要能够持续开展研究,关注每一次活动的创造与发展,通过每次活动实现对前次活动的超越。
另一方面,要关注具体活动的“前移后续”。前移后续指的是对具体活动的开展,既要关注活动前的系列活动,又要形成后续活动。前期活动不仅仅是宣传、布置,还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与管理活动。后期活动也不仅仅是总结,还是进一步深化、拓展。以运动会为例,前移的活动包括会徽的征集与确定、活动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比赛项目的设计、学生裁判的确定与培训等,班级与年级层面的自主报名、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在运动会现场之后,又可以有全校性的文化建设、相关社团与组织的建设、对各学科教学的辐射,有班级与年级层面的主题班队会、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组织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