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生学校日常生活建设(1 / 1)

学生工作需要着力于学生学校日常生活建设。就学生组织建设而言,要开发不同层面学生组织的育人价值,促成学生组织的不断完善;就学生文化发展而言,可以在文化标识形成、学生基础素养提升、文化精神生成等方面加以探索,改变现有工作中定位过低、缺乏文化品位等问题;就学生学校生活时空优化而言,需要在校内生活空间拓展,学校与家庭、社区互动,学校学生年历等方面探索与形成。

学生的发展除了在学科学习中实现外,还在日常生活中变为现实。甚至在更根本意义上,学生的日常生活决定着学生的生存方式,决定着学生的生活质量与发展水平。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等观点,非常值得当代中国学生工作者再思考和再理解。当代也有学者针对公民教育主题,明确指出,公民素养是在儿童、年轻人和成人每天日常生活的过程与实践中,并通过这一过程和实践而学习到的。[1]事实上,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中国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时间与空间安排、组织方式、关系形态等,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殊性,体现着中国教育的独特性。[2]

学生工作就承担着建设学生日常生活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