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湖中学语文组 王娟
(一)什么是“学生支持型课堂”
“学生支持型课堂”是由学生自主选材、自行设计,学生代表主持课堂教学,全体学生按教学流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模式。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代表主持课堂,让自己隐退,坐到学生中间,成为课堂上的观察者、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评价者。“学生支持型课堂”需有1~2名学生主持人,他们充当教师角色,组织同学们学习。教师仍然要宏观把控课堂,在暗中发挥作用,在学生被问题难住不能解决时,思维打不开时,或走入误区时,教师应当及时地站出来进行引导,但不宜用权威口吻来进行讲解,应该像学生一样起来发言,作为一个参与讨论者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由学生主持人向老师提问求助。
下面结合我指导的一堂“学生支持型课”——《项链》(高中语文第四册),来介绍一下这种课型的流程与方法。
(二)流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结构化预习
设计《项链》一课的“预习导读单”,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结构化预习。要求学生走进文本,反复阅读,完成“预习导读单”。在预习过程中要落实“查、画、写、记、练、思”,即查着工具书读、画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每一个学生都要生成自己的问题,然后各小组讨论,互动解疑,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问题生成单”上,交给教师。
2.师生共同备课
中央教科所的韩立福教授提出,组织课堂教学要做到“设、导、上、说”。所谓“设”就是设计,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式的设计;所谓“导”就是对课堂情境、课堂上师生的行为、课堂各个环节所需的氛围,甚至课堂在什么地方应该出现最**等进行导演;“上”指的就是上课;“说”指能够说课。对于教师来说,要提前设计好整节课,然后教会学生主持人做教学设计;对于学生主持人来说,要求其完全独立设计一堂课是不太容易的,但必须让其明白教学思路、上课流程、学习方法,让其做到“导”“上”甚至是“说”。
教师事先不能把自己的思路告诉学生主持人,而要让其熟读课文、吃透课文,然后再与其交流,看其是否对课文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就《项链》这一篇课文来说,学生曾在英语课上学过,但我仍然让两位学生主持人反复读,于是他们又将课文读了六七遍,并在书上写满了批注。这时我才与他们共同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教给他们上课的整个流程,并与他们共同将各组同学在结构化预习课上生成的问题整合为以下三个:①请围绕故事情节的展开设计一个结构图,并说说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②造成玛蒂尔德十年苦难的根源是什么呢?③这篇小说带给你什么启示?
此外,我还从姿态动作、语言表达、临场应变、组织协调等方面对主持人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富有表现力,能够引导同学们共同学习。
3.学生主持问题解决课
(1)创境导入
导入语可以是学生主持人设计或师生共同设计的,但课上的创境导入应该由学生主持人来完成,教师可以帮忙播放一下音乐视频等。
(2)呈现目标和问题
学生主持人用多媒体呈现《项链》一课的学习目标: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个性化解读人物形象,多角度挖掘主题。
(3)自主思考,合作讨论
学生主持人在呈现问题后,先让同学们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再组织各组讨论。各组学科长应该站起来,手持本子,收集每个同学的答案,并进行整理。各组也可以边讨论边在前后黑板上板书自己的答案,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既可以为本组抢到发言的机会,又可在展讲时节约板书答案的时间。
(4)展示与交流
展示的过程同时也是交流的过程,在展示中交流,在交流中解疑,达成共识。
首先,各组展示,形式多样。各组代表展示本组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解答。要求讲解清楚、语言流畅、举止大方得体。展示方式可多样:可以一人展示,也可以两三人共同展示;可上台展示,也可站在座位上展示;可以用投影手写文本的形式,也可用黑板板书的形式。
另外,展示中还可适时加入表演,目的是借表演来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更清楚,更生动形象。比如,在解决本课第二个问题“造成玛蒂尔德十年苦难的根源是什么?”的时候,“牛津组”的同学提出,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是根源。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组的两位同学将玛蒂尔德接到请柬后与丈夫的一段对话改编成了一个短剧,并上台表演,赢得了大家的好评。这种表演的形式可以用于很多课文,可以训练学生有意识地去还原场景,并自编自导某一个情节,尝试表演出来。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又能使学生更加出色地展示。表演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脱稿;②台词要生活化,要尊重课文,又要走出课文;③注意表情;④要有旁白;⑤利用身边材料制作服装道具。
其次,引发争论,师生共评。在一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后,其他组应该做出评价,进行补充或反驳,各组之间可以展开激烈的争论,从而擦出思想的火花。
学生主持人和教师也要适时评价,及时引导。学生主持人要抓住同学发言中的要点,给予及时而恰当的点评,还要在大家争执不下的时候进行解围。教师在此时对课堂的驾驭也很重要,一方面教师要放手,尽量让主持人引导同学解决问题,尽量让主持人进行点评,让主持人去发现和纠正偏差;另一方面在学生思维打不开,讨论进入误区,学生主持人又不能化解僵局时,教师又应该适时地果断地站出来,阐述观点,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在本课上,探讨造成玛蒂尔德十年苦难的根源时,学生老是在女主人公的爱慕虚荣、社会风气、社会制度上纠缠,思维拓展不开,于是我举手发言:“我们能否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根源,请问文章前面几段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笔墨写女主人公的七个梦想?”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可以从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个角度来解读悲剧的根源。“斯坦福”组的同学谈道:“女主人公盲目地脱离现实追求梦想,导致十年的苦难,但这十年的劳作又让她终于能正视现实生活,调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她变得坦然,变得成熟。这告诉我们追求梦想时一定不要忘记脚踏坚实的大地。”他的发言博得满堂喝彩,掀起了课堂的**。
最后,全面关注,激励督促。学生主持人和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鼓励和督促每个学生发言,不断地从旁“挑拨”“煽风点火”,营造激烈争辩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表现自己、参与讨论。
(5)归纳总结
学生、主持人、教师都要在课尾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主持人先让各组同学讨论1分钟,再请1~2组的代表总结本课内容。然后,主持人与教师进行总结,两者的总结要有高度的概括性,要谈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去,还应对本堂课上大家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学生主持人总结说:“各组同学都能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对《项链》的主题,对女主人公的形象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也带给我很多新的启示。《项链》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一场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存在梦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对差距,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消极退避,应该找准人生坐标,不懈奋斗,创造属于你的幸福。”
以上是“学生支持型课堂”主要的流程与环节、方法与策略。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还要注意安排好各环节所用的时间,特别要注意展示交流环节的时间。
(三)收获与启示
通过指导《项链》这一堂“学生支持型课”,我感到这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颠覆,是语文课堂教学上的一次革新。它彻底摆脱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第一,真正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人人都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达到学习目标。
第二,将对课堂的主持交给学生,教师便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这样关注面扩大了,监督力度也提高了。
第三,师生之间真正建立起“师生共备—师生共学—师生共评”的学习共同体,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由、开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第四,学生主持人得到极大锻炼,受益最深。通过与老师一起备课,学生主持人对课文的理解会非常深刻;通过组织大家学习、指导互动解疑、尝试点评总结,主持人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经过培养,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主持人,在我执教的班上,已有15%的学生成为主持人的后备人选,同学们都觉得这种方式让他们获益匪浅,应长期坚持下去。
(四)不足与展望
第一,在《项链》这一堂“学生支持型课”中的展示交流阶段,教师介入的度很难把握:介入太多,容易抢话题,使教师的“出镜率”太高,淹没了主持人;介入太少,放手给学生的太多,在出现偏差时往往很难及时纠正,耽误了时间。因此,对于教师如何在“学生支持型课”上正确发挥作用、从容驾驭,还需要深入研究。
第二,“学生支持型课堂”是较高层次的课堂模式,对学生主持人、教师的要求都很高,师生共同备课所花的时间也很多,学生的学业压力重,不可能经常上这种模式的课,因此这种课型应该与其他课型轮换运用。而哪种类型的课文适合用这种模式,也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熊伟,廖勤生,唐静.构建“三段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09(11).
[2]韩立福.有效备课[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陈爱苾.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