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现人人写好字(1 / 1)

我校“三项育人工程”之一是“一笔一画写好字,一言一行学做人”。每天下午午休后,有20分钟全校师生练字的时间。学校把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汉字与培养学生专注、认真、负责的品质结合起来。教师要认识到位,落实到位,保证每天的练习效果,从学生写好每一个汉字,做好每一件小事的高度认识练字的重要性。十多年来,这项工作我一直坚持着。作为语文教师,我感觉这项活动非常好。因此,在提高练字的质量方面,我也是遇到问题就积极想办法解决,大胆尝试,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从“苦练”变为“趣练”

学生的书写水平是语文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语文教师对写字教学要有高度的认识,并把教学生写好字当作重要的工作做好。

1.让学生懂得,练字就是习练心性

俗话有“字如其人”的说法,意思是一个人的字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习惯、性格或风格。一个人的字写得毛毛草草,做其他事情也难以认真踏实。《弟子规》中也讲述写字的状态和写字的关系:“字不敬,心先病。”弟子写字态度不专心,是因为已经心不在焉,心有他用。

怎样用好这20分钟宝贵的心性习练时间,让学生日积月累地训练专注与认真呢?我们谁都知道,对于还没有喜欢上写字的人来说,练字本身是一件枯燥无味的活动。一开始,学生会因为好奇而产生短时间的兴趣;时间长了,兴趣会日渐低落,有的学生就会单纯应付,敷衍了事,不思提高,练字就会流于形式,毫无实效。

一方面,我用古代著名书法家练习写字入迷的故事引起学生对练字的兴趣;讲述我的同事黄老师从一个普通的锅炉工,坚持天天练习,自学成才,最后成为著名的硬笔书法家、“字形法”创始人的故事,让他们知道写好字是练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只要人人练,人人都能写得好一些。另一方面,我把展示、评价、激励等手段运用到练字活动中,学生还真的慢慢喜欢上了每天的练字。

2.练字也要学生订立可达到的目标

根据学校写字评级的标准,我给学生制订了“三级九段”写字测查标准,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使学生明确每一等级写字的具体要求,并根据自己已有的写字基础选定下次测查能够达标的等级。写字基础稍差的学生力争入级,基础较好的学生争取入段。例如,有的学生下次测查可达一级,就要求他选定入二级的目标;有的学生已有三级水平,就要求他选定下次测查入二段的目标。总之,尽可能高地提出近期练字可达到的目标。

每周设1~2次测评。测评的方式是先让学生自评,给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画圈;然后拿到小组内互相欣赏、比较,评出最优秀和进步最大的同学,人数不限;最后把每组评出的作业汇集起来,全班欣赏、比较,评出“最佳习字”和“进步习字”,张贴展览,予以表扬和奖励。这样经常性的测评,及时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每个学生用优秀的标准既评别人,又评自己,使学生既知道自己在班内的水平,又调动了每个学生按照优秀标准主动练字的积极性。当学生达到或超过自己选定的可达目标时,那种喜悦之情是无法比拟的,练字就会越练越起劲。

语文老师都知道,要想一个学生语文成绩全面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要想让一个学生的书写发生变化,并不需要太长时间,有时甚至可以立竿见影,当天见效,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我首先会选一名语文基础不好、接受能力一般、平时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作为帮助对象。在他写字时重点指导,及时鼓励。等到这个学生的书写水平短期内有了明显进步时,在班内大加表扬,并拿出他以前的练字作比较,在班内展览,让学生心服口服,并隆重地给他颁发“特别进步奖”。这往往一下子就把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难道我还不如××吗?”同学们就暗暗较劲,竞争意识在班内日益浓厚。

每次测评(班评和校评),在班内重点表扬,奖励获等级较高和进步最大的两类学生,在不同等级中设“优秀习字奖”和“特别进步奖”。不管原来的基础优劣,只要在下一次的测评中晋升了一级,就给予特别“进步奖”。这样的分类推进,使优者更优,中下等生也有成就感。

3.探究有效的指导与练习方法

每天练字时间结束后,全班招聘一名志愿者批改当天的练字作业,为写得最好的字盖上精美的图章。当选志愿者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他有权决定每个同学所得的图章数,还有机会欣赏到全班30多个同学的习字,第二天还能够像老师一样评价每个同学的练字情况,谈谈自己的批改心得。很多同学都争着抢着批改习字作业,因为凡是批改过作业的同学都认为,批改一次,胜于练十次。

第一,每天练好一个字。我要求学生每天只练一个字。练字之前,我要带领学生先学会“读帖”。读帖的意思就是让学生看清第一笔的位置,以及每一笔的长短、位置,找出最长的一笔,即主笔画。然后我在黑板上示范,教给学生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像人一样有精神、有力量,站如松、坐如钟。学生练字时,我巡视全班每一个学生,争取给每一个学生都在本子上示范一次,让学生看到老师如何用笔,如何写字,注意写字的速度和下笔的方向。

第二,练字口诀要落实。我提醒学生练字时记住口诀,如“头正、背直、脚放平”“顿笔、居中、横斜”“看帖、均匀、到位”“提笔就是练字时”等,让学生口诵、心记、力行。

4.练字的最终要求是在作业中书写运用

通常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们已经有了练字的兴趣,并且作业的书写都比较认真,做事能够沉下心来,对写好字充满了信心。这对所有学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小学生练字往往两张皮:练字时写得像字帖——个个漂亮,自己写作业时打回原形——丑态百出。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始用学生的作业本来评价练字效果。

(二)和错别字说再见

错别字是影响学生作文成绩的因素,也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表现。培养学生把汉字写正确、写规范是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写漂亮则是更高一级的要求。我教过的80%的高年级学生,每篇作文都少不了错别字。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六年级学生一篇600字的作文,平均每个学生有错别字3.8个。严重者每篇作文错别字达到作文字数的3%。

如何引起学生对错别字的高度重视,有效地纠正错别字,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纠正学生写错别字的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如下有效措施:

1.大讲错别字的害处

我和学生一起,每周进行一次错别字统计。然后选出错别字最少的学生,请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怎样做到了把每一个字写正确。再让学生找一些错别字带来损失的笑话、故事,用生动的形式,声讨错别字的害处。有的学生把一篇文章形象地比喻成一颗白菜,错别字就如同白菜中的“大青虫”“大黑虫”。一颗好端端的白菜,看到几只虫子,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有的学生更是用笑话、小品的形式大讲错别字的害处;还有的学生把自己常出现的错别字编成了快板书……这样的总结活动每周进行。我常常幽默地告诉学生:“错别字猛于虎也。”学生在笑声中懂得了错别字的害处,引起了思想上的重视,也纠正了一批常出现的错别字。

2.收缴涂改工具,教会修改方法

学生写作业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课桌上都备有涂改带或涂改液。难怪他们写起字来不假思索,反正写错了字可以涂掉。涂改占用许多时间不说,有时涂掉了又忘记补上正确的字,“白”开了一扇窗户。一篇很好的文章涂得像个“大花脸”。涂改既影响了书面整洁,又成了“制造”错别字的帮手。于是,我跟学生说明了涂改工具的几大害处,并收缴了班里所有的涂改工具。

不准学生使用涂改工具了,我就教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写错了,需要订正就用修改符号。学生没有了涂改工具,又怕出现过多勾画修改的地方,写作文、写作业时就格外认真仔细。这就逼着学生想好了再下笔。这一措施让学生减少了很多不该写错的字。看到这种情况,我感觉自己做对了。

3.建立规范用字奖罚制度

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其实就是一种习惯;更多的学生是没有认真用字的习惯,也没有自己纠正错别字的能力,以致一些常用的字纠正了好多次仍旧写错。反思教学中我们纠正错别字的方法,错别字总是老师给圈出来,然后又好心好意地在旁边写一个正确的字,认为这样学生就不会再出现错误了。结果是老师改错别字的本事越来越大,学生“生产”错别字的能力却越来越强。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学生一起制订了一些规范用字的奖罚制度:

第一,奖励无错别字的学生。班级每周评选一次“消灭错别字标兵”,评选一次没有错别字的作业为“绿色环保作业”。当选者可以享受“自己布置语文作业”的特殊待遇,还可以当一天老师,检查班级其他同学的错别字情况。

第二,学生的错别字必须自己订正。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不再纠正错别字,只在作文后写上:“有×个错别字,请改正。”让学生自己找出并改正。改正的要求是用错别字和正确的字各组3个词。如果一篇400字的文章出现5个以上的错别字,或前一篇作文的错别字未曾找出纠正,均要受到“正确地重抄一遍该篇作文”的惩罚。

奖罚制度一实行,学生之间互相问“这个字该怎样写”的多起来了,一直“昏睡”的字典、词典忙碌起来了。不到一周的时间,班上字典、词典就达到了人手一册。有的学生为了订正一个词,不惜花上十几分钟。看似是耽误了一点时间,但学生的认真习惯却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错别字也由于学生的认真和勤于查字典、词典而逐渐减少。

4.加强汉字记忆和运用训练

出现错别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个别学生的词汇量少。有些词句学生会说但是不会写。平时课文里虽然学了很多词语,背诵了一些优美语句,但不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一旦运用时就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两种方法:

一是摘抄文章。摘抄内容为名家名篇或课文中的精彩段落。摘抄后让学生每天开展一次“捉害虫”的活动,即让学生之间互相查找错别字。要求背诵的篇目一般都要求学生摘抄一遍,以便于从口诵过渡到笔头。

二是听写练习。内容是一些学生未曾学过的精美文章。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词汇,增大词汇量。每周听写练习的时间不少于一节课。速度要求是先慢后快,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听写过程中,我还经常让学生猜一猜没读出的词语,练习词语的搭配,然后把原文发给大家对照订正,补充不会写的词句。

摘抄和听写使学生识记了大量词语和句子,培养了学生用字用词的准确性,使他们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字词句。通过丰富词汇,增加词汇量,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了错别字出现的频率。

经过一学期纠正错别字的强化训练,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明显减少了。学生在写作文时,能做到同音字、形近字想一想再写,不会写的字动手查一查字典、词典。期末最后一次作文测试,全班31人,10人文中没有出现错别字,13人错别字不超过3个,占作文字数的0.6%。我感觉这种做法还是非常有效的。我还把纠正错别字归结为一句话:唤起学生重视,调动学生参与,培养认真习惯,注重积累运用。

教师面对每一个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司空见惯、任其自然。作为教师,要善于研究和思考,要善于想办法解决。作文教学、阅读教学、课外阅读、写字教学,都有我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的情况。面对这些“常态”,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件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很重要,如果不解决好会影响学生一辈子。作为教师,我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解决。在日常教学中我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路走来,常有老师会开玩笑地问我:“杨老师,您总有用不完的办法。您怎么有这么多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样的问题,我也常常问自己。如果我是一名医生,当面对一个病人时,我是在现有病历上重复昨天的故事,不管病人病情,走我自己设计的“流程”;还是想方设法让他每天病情好转,早日康复出院?如果我是一名警察,我是不断复制某一些案例的经典做法,因为冒险少而去等待案情的好转;还是认真研究当下的案情,寻找蛛丝马迹尽快破案,震慑犯罪分子,保一方平安?作为一名教师,专业性质最强的职业,我们要有这份职业精神,要真的为了自己的工作苦心孤诣,为了一个个学生的发展肩负起我们教育引导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