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座高大的楼房,先要浇筑一个支撑主体的框架结构,然后再填充墙壁,装饰美化,使其成为一座功能齐全的建筑。经营一个班级,同样需要先有一股积极的骨干力量,把一群人组合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走,才能成为一个集体。而这股积极的主流力量就是班级里的班干部队伍。
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一)人人都是班干部
选班干部是所有班主任接任班级都必须做的一件事。有了班干部,一群学生变得有组织了,班级成了一个积极、有序、健全的组织。竞选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竞选的目的不是把一些人选下去,而是把所有学生都选上来,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和舞台,发掘每个学生自身的优势与潜能,发挥其积极的力量。学生通过承担一份责任,在不断的尝试和锻炼下,甚至是在实践和犯错误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成长的快乐与价值,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通过职务竞选,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美德都得到了发掘。
1.愿意为大家服务者就可以参加竞选
谁能当班干部?为什么要当班干部?班干部究竟是干什么的?当班干部有什么好处?竞选前的定向很重要。对于这些问题,每个班主任老师的定向不一样,从而导致对班集体建设的导向也就有很大的差异。定向就是定调子,是老师的引领、启发下,让学生对班干部有一个全新的正确认识。班主任需要运用幸福教育的理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动机引导。
我经常这样对班干部竞选进行定向:人人都可以成为班干部。班干部与学习成绩和过去的经历都没有关系。竞选班干部只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愿意为大家服务,二是能管住自己就可以参加竞选。你过去没有做到,从今天开始愿意为大家服务,能管住自己就可以参加竞选。只要做到这两点,就能成为班干部。班干部不是管人的,是为大家服务的。只要你愿意为大家做事就是优秀的班干部,做的事越多就越优秀。当了班干部以后,你帮助别人的机会多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你为很多人做了很多事之后,就会得到很多同学的感谢、信任和佩服。那时,你自己就成为了一个最快乐、最幸福的人。真实的幸福是为大家服务。你想成为最幸福、最快乐的人吗?那就赶快参加班干部竞选。
班干部竞选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风貌,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的舆论导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干部观。每个学生竞选(当选)的目的都是为大家服务,是证明自己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对于其他同学,他们需要的是能够“以身作则”的服务者,而不是一味地只知道“管”住他们的“小干部”。
2.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
竞选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有了竞选的冲动,那么竞选什么职位?这个职位要做哪些服务工作?要让学生清晰自己的特长和职责,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目标。班级日常工作设常务班长、副班长、学习部长、生活部长、卫生部长、体育部长、宣传部长、中队长8个职位,并详细列出每个职位的具体职责。职责的制订越具体就越便于学生做到,最好具体到做某一件事或几件事,并在动员活动结束后立即发给学生阅读。
明确职责后,班主任要给自己留出观察、激发学生的机会,要给学生留出选择和准备的时间,给学生留出与家长沟通、交流、选择的时间。班干部竞选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教育资源,都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为了赋予职务和岗位神圣感,我要求学生写出书面演说词或者口头演说准备词。要想当选班干部,演说词要能打动别人。学生选择、准备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自我、自我接纳的过程。
当班干部并不需要成绩有多好,只要有为大家服务的心并能做到以身作则就可以了。这样就打消了一部分学生组织能力较强,热心服务大家,但又因成绩不好而不敢上台的顾虑。我在家长会上也讲了竞选班干部的事情,请家长支持、鼓励孩子竞选,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势美德,与孩子商量选择合适的职位并写一段简单的竞选词。如果竞选成功,请家长给孩子祝贺;如果没有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把这当作一次锻炼的机会。我在展板上贴出班干部职责表一览表(见表3-1),每个小组发一张表让学生先熟悉班干部职责,并制作了竞选课件。竞选前一天再次给家长发校讯通,并与部分家长进行了沟通,与部分学生也进行了沟通。
表3-1 班干部职责一览表
续表
3.于细微处见民主
最期待的环节是发表竞选演说、民主选举、人人找到合适职位的过程。班主任此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心地退到幕后,由上一届的班长主持竞选。前任班长先把准备竞选的八个职位——常务班长、副班长、学习部长、生活部长、卫生部长、体育部长、宣传部长、中队长写在白板上。然后学生自愿上台演说。从常务班长开始选起,每个职位由若干学生发表演说后,立即进行投票;当场让学生数票数,并记录在白板上;根据票数多少当场选出班干部。没有当选的学生可以接着参加下一个职位的竞选。竞选过程中,班主任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情,洞察他们的心态,对于意外事件要能及时调整和引导,使每个上台演说的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合适的职位。
附:部长竞选演说词
(一)
我想当体育部长很久了,可是一直没有这个机会。这次,机会向我招手了,我不想错过。你听:“立正,向前看齐……”如果我当选了,我一定会让我们的队伍是快、静、齐的。我的行动一定和我的口令一样地坚定有力。如果你们觉得我不错的话,就投我一票吧!
(二)
我是方××。我已经当了两年的卫生部长,但每一次当选都没有这一次这么深的感受。机会是老师和同学们给的,自己把握的,今天我站上来了,我就想把握住。如果我当选的话,教室一定是最明亮、干净的。我很愿意继续为大家服务,谢谢!
(三)
大家好,我竞选的是学习部长。我参加这次班干部竞选,一个原因是想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个原因就是想和同学们一起努力,畅游知识的海洋。我要让其他老师对我们班刮目相看,让我们五(4)班成为五年级最优秀的班级。我也会帮助新同学学习,让新同学尽快适应我们班。如果你们相信我的话,就请投我一票吧,谢谢!
为了使每个当选的班干部都体会到自己的重要和当选的神圣感,我要求他们竞选完成后要当场发表即兴的就职演说,或者给他们颁发职务聘任书。再趁着这个机会,马上召开第一次班干部会议,明确每个班干部每天每周具体做的工作内容,并要求班干部之间要分工合作。经过这样隆重的竞选程序后,每个班干部都会从心底就会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也会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树立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班级的正能量由此形成。
4.人人都是有事做的班干部
一个班级40多人,如果只有8名同学当选了班干部,其他同学就会有自卑感,没有职位就没有地位。这样的结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发现和培养人的正向品质。为了达到人人都成为班干部的效果,我通常给班级设立两组班干部,每周轮流执政,这样就有16名同学有机会锻炼自己了。
剩下的同学怎么办呢?每个学科设立一个科长,也就是每个学科的科代表。语文、数学、英语,等等,就有约15名同学可以有职位。再设立十多个班级首席总监,也就是班级物品及事务的管理员,如电器总监、门窗总监、工具总监等。总监人数可以根据班级人数设定,也就是还有多少学生没有职位就设多少个总监。选举科长和首席总监与竞选班干部的流程一样,同样地隆重。当选标准和要求仍然很简单:愿意为大家服务,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把科长和首席总监这样的职务放在与班干部平等的位置上,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职位,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都肩负责任地迎接新的一天,用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样班级也就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势头。(见表3-2,表3-3)
表3-2 学科科长职责一览表
续表
表3-3 班级首席总监职责一览表
传统意义的班干部竞选会在不自觉中会让学生感到优劣好坏之分。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头衔越大,如班长、学习部长,职位就越高,老师就越器重;班干部就是用来管其他不是班干部的学生的,他们高高在上;全班只有少部分人是班干部,其他人无事可做。这样的班干部竞选让一少部分人增强了信心,却让大部分人失去了信心。
真正的教育公平应当在校园、在班级。其实,任何一个学生在学校都是平等的。他们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切不可给学生贴上标签。班干部的竞选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份愿意为他人服务的责任心,有一份尽职于自己工作的上进心,有一份凝聚于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有一份做任何事情都未雨绸缪、计划在先、执行落实的自信心!
小干部们自信的姿态
5.竞选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看似简单的班干部竞选,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竞选结果,不同的班主任也会有不同的竞选结果。怎样才能真正通过竞选,公平地为每一个学生开放机会,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呢?
通常有三种类型的班主任。
完成任务型:选完了,每个岗位都有人了。
自我感觉良好型:班主任自己感觉很开心、很满意;部分学生不开心、不满意。
学生乐得其所型:竞选过程公平、民主,班主任及时导向,及时调整。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职位,充满信心。班主任自己感觉班级明显有张力,班风明显好转,对班级进步充满信心。
第三种类型当然是最卓越的班主任,也是班干部竞选活动的最高境界。但是,即使班主任按照同一个方案进行竞选,很多时候也不能达到第三种境界。竞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表3-4所示。
表3-4 班干部竞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续表
(二)同伴互助真民主
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如何管理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精神归宿,人人积极向上?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建立积极的小组是同伴互助的纽带。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是最快乐和最幸福的事情。
1.选组长是最关键的一步
首先班主任要在班里做动员工作,告诉学生为了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好朋友帮助自己,准备组建8个小组,5人一组。要选出最信任的8个人做组长。当组长只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愿意帮助别人,二是自己能管住自己(自律)。班主任对担任组长工作的积极解释会调动很多学生愿意竞选组长的积极性,往往没等教师讲完,学生已经迫不及待了。
竞选组长的活动开始了。先是愿意帮助别人的同学上台发表即兴竞选演说。然后大家民主选举。对于有争议的同学,由学生讨论说出理由,并决定由谁来担任。当选组长的同学被誉为“最有影响力、最受大家信任”的人,心里的自豪感和神圣感不言而喻。帮助别人的优势和美德被挖掘出来,有什么能比受到大家的信任更能激发一个人的积极性呢?组长就是方向,组长的积极情绪会感染整个小组成员,带动整个班级积极向上。
2.自主组合有益同伴互助
组长选好了,全班同学要分成8个小组,怎样分才能让每个同学都找到满意的小组、满意的朋友呢?由班主任分组常常达不到这样的效果。那就自主组合、自由挑选。教师公布自主组合的原则:男女性别组合,性格互补组合,学业程度组合,兴趣爱好组合。总之,挑选朋友圈的原则是有利于优势互补,有助于每一个同学的学习与成长,有利于每一个同学积极情绪的形成和表达等。若平时就是好朋友,坐在一起会说小话,影响学习,就不要选择在同一组;若自己做事比较慢,那就选时间观念强、行动快的同学在一组;若数学学得不好,可以找个数学成绩好的同学为一组;信任哪个组长,觉得跟着哪个组长对自己的帮助大,就到哪个组长那里去。
分组开始了,班级里马上会“乱”成一团。所有的同学离开座位去寻找自己信任的组长,寻找心仪的朋友圈。
经过一阵交流、讨论,甚至是争执,大部分同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满意的小组、满意的朋友圈。站在旁边一直观望的教师会惊奇地发现,学生的自主组合竟然是那样地合情合理,简直是天衣无缝。
3.靠小组文化形成小组合力
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小组起一个积极响亮的名字,设计一句积极向上的口号,每个人给自己起一个积极动听的名字。小组的名称范围可以让学生讨论决定,如小组命名采用名车的名称和标志:兰博基尼组、宝马组、皇冠组、凯迪拉克组、路虎组等。学生自己设计的口号有:“皇冠皇冠,永远向前!”“凯迪拉克,真的很不错!”等。同学们给自己起的名字有:“大风车”“蓝精灵”“茉莉”“阳光”“彩虹”等。
教师接着倡议每个组制订互助公约。公约是小组内人人都能做到的规则,或者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小组文化的建立使大家具有共同的愿景,能够同舟共济,同时也形成了班级小合力。
4.阳光照射不留死角
分组是班级人际关系的动态组合,每个同学都要在这种动态模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一进程中,不仅需要付出勇气、合作、交流,同时还需要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而这些能力是在小组组合的活动中体验到的。
开始阶段如果个别同学不自信,不善交往,坐在那里等待别人,或者有的同学不受欢迎,最后没有找到小组,教师就要发动全班、动员组长,一起帮助这些同学找到朋友圈。小组组合的结果一定是人人带着积极的情绪找到信任的小组,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5.安排座位有学问
小组分好了,科学地安排座位有助于积极同伴关系的建立。5人一组,组长决定谁和谁临近坐。原则是两个临近的同学能互相帮助和支持,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性格方面的。同伴之间要成为好朋友,组长要成为所有组员的朋友。这样的小组能使每个同学受到信任,具有精神归属感,增加了同伴之间的包容和合作,使人人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6.磨合融入巧调整
积极的小组组织建立不可能一次就完成。一段时间后,有的同伴或小组会出现矛盾或问题,要及时调整。调整的原则是有正当理由。这个“理由”就是班级倡导的学生做人做事的方向。调整的程序是组员先向组长申请,组长再向班主任申请,经许可后班长负责协调换组,小组内谁挨着谁坐由组长决定调整。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学会了主动沟通、合理表达,最终化解矛盾,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下面是发生在分组后不久的一件事。一天,班里品学兼优的女生小晴非常焦急地找到我,说:“老师,我要换座位!”我大惑不解,因为要求换座位的大多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通常是与同伴无法合作的学生。于是我反问道:“你要换座位?理由是什么?”她笑呵呵地双手递给我一封言辞恳切的换组申请。“老师,英语课上我发现宝马组力量太弱了,小组比赛时他们组总是落后。小雷的英语背诵总是过不了关。老师生气,大家着急。我强烈请求到宝马组去支援,坐在小雷旁边,帮助他提高英语成绩……”读了申请,我明白了小晴是为帮助同学而要求换座位的,作为班主任有什么理由不同意这样的请求呢?我让小晴在全班宣读了她的换组申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肯定了小晴的感人行为。从此,“帮助他人,成就自己”成为学生幸福的标志。人人互助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生活在班级的幸福。
特殊的“小组组建”让我发现,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的安排远远没有学生们自由选择的那么贴近学生、适合学生。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不会为了玩得好,为了方便说小话而徇私情。引导学生们享受找朋友的快乐,享受一起为小组取名的乐趣,这样组建的小组应该会有更强的凝聚力。
7.人人都来做组长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重视,小组进行分工,由组长任命组员分别为卫生组长、生活组长、学习组长、纪律组长等,人人都是组长,只是分工不同。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修正学生的缺点,更要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美德,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使他们的积极人格优势得以发展。
小组组建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在尊重学生的原则上,建立相对稳定、可靠的同伴关系,发挥学生的积极优势,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学会交朋友,学会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消除误会,学会与人相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或多个时时处处支持自己的同伴,在学习生活中有一股力量推动自己不断前行。有苦恼有人倾诉,遇困难有人帮助,犯错误有人指出,建立积极、向上、纯洁、互助的同伴关系。全班学生团结互助,心情开朗,拥有积极的情绪,拥有幸福快乐的每一天。
附:小组组建案例
案例一
自主组合后,全班36名同学,35名都有了自己的小组。而我看见小健同学,他站到哪个小组,哪个小组的人就都躲避散开了。似乎他有传染病一样,大家都在躲避着他。他呆呆地坐在座位上,很伤心的样子,不愿再去找朋友。见此情景,我说:“谁愿意和小健做朋友?”没有一名同学应声。我走到小健面前,拉着他的手说:“从现在开始,老师就是你的朋友。”我又大声对全班同学说:“老师是小健的朋友,你们谁愿意做老师的朋友?”同学们喊叫起来:“我愿意,我愿意!”“你们都愿意呀!那好,做老师的朋友,就要先和小健做朋友,谁愿意!”教室里又一次鸦雀无声了。小轩想举手,可是又放下了,看来还没有足够的勇气。于是我走到小轩面前微笑着拉起他的手,把小健的手也拉在一起,大声说:“我们三个是朋友了!”小健有了第一个朋友,我大力表扬了第一个和他做朋友的小轩,说小轩是班里最大度、最有爱心的人。过了几天,小健告诉我他又有3个朋友了,又过了几天,他说有20多个朋友了。
案例二
秋天是一位勤奋踏实的好组长,自我管理能力极强、自觉性极高,在投票选小组长时他的票数也遥遥领先。可是因为秋天平时话比较少,不是特别活跃,同学们虽然打心眼里佩服他,但是都不愿意成为他的组员,挑选组长时甚至没有人愿意站在他身后。看到这个场面,秋天尴尬地自嘲说:“我一个人一个组也不错嘛!”我站在队伍中间故意大声对副班主任丁老师说:“丁老师,你猜猜要是我,我会选择去谁的组呢?我想我应该首选秋天吧。因为我平时比较活泼好动,和秋天一个组我会变得沉稳。”听了我的一番话,有几个同学按捺不住了,悄悄说:“那我还是去秋天组吧,我想变得安静些!”很快,秋天组就满员了。秋天还是像以前那样腼腆一笑,但我知道他心里是满足的、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