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掀起真课盖头来
幸福课堂,教师要上真课。何谓真课?真课的试金石是看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服务,还是为教服务。真正幸福的课堂是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能参与,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学生能顺利传递信息,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真课的结果是学生有变化,能力有提升。真课的过程能看得见教师的教,也能看得见学生的学。正如陶行知提出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
我以教研处的名义把“开幸福课堂,建幸福班级”列入学校教研计划,列入学科教学计划,把“爱教爱学,会教会学,教会学会”作为课堂教学的绿色目标。爱教爱学是动力,会教会学是策略,教会学会是效果。
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课堂、教本课堂。幸福课堂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学本课堂。学习的形式以自主探究、群体探究、任务驱动、合作学习为主。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在学——真学,学习的热情和效率得到了提高。改变教师灌输式、填鸭式、题海式、一言堂的落后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的百家鸣;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小组间的竞争与质疑,学生表现出“我能行,我能做,我会做”的自觉、自主、自信、自强。课堂真正成为生命成长的温床,精神发展的殿堂。学生既高能,又高分。坚决杜绝“杀鸡取卵”式的挤压高分的教学方式,呵护与培育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探究幸福课堂的灵魂。
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我提出“跳出语文教语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和活力”“课堂教学变齐步走为百舸争流”“构建多元高效学习课堂”等具体的实操方案。幸福课堂的创建与探索从此拉开了大幕。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课堂行为应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行为。但班级授课制中,老师往往用同一个目标要求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用同一种方法教授学习能力不等的学生,结果造成优等生潜力得不到发挥,学习起来没劲头;中下等的学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学习起来没兴趣。
回顾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学方法的摸索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学习速度等均有很大差异时,教学势必呼唤个性教育、个别指导、因人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只有如此,才能在相同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因此,教学必须关注差异,促进不同需求的学生达成有差异的发展目标,制订能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课堂学习行为的主要发生者。构建学习型课堂势必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只有构建多元立体的优质高效课堂,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获取信息,才能拉动多种能力的同步发展。
(二)幸福课堂拐点多
1.开放教育模式,打开幸福课堂的窗口
(1)开放教材。把教材当作例子,带领学生高效学完课本,拓展学习资源。围绕课本补充名著、经典美文,指导学生读整本书,丰富课程资源(纸质、媒体、重要事件……)。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益智游园活动等。
(2)开放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课堂模式,而要针对课程特点设计课型。语文学科有六种课型,即语文活动课、高效讲读课、高效作文课、口语交际课、归纳整理课、佳作欣赏课。课堂形式多样,如演讲、辩论、论坛、视频、手抄报、编辑作品成册、实践活动、新闻联播、话剧等。上课地点可以是教室,可以是室外,也可以是社区和工厂。
(3)开放教法。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实行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围坐,学习活动人人参与。研究与评价遵循32字教学原则:目标分层,人人达标;先学后教,因材施导;合作探究,自学优先;展示评价,激发潜能。
(4)开放作业。自2011年9月起,学校就取消了语文练习册,师生自主创新作业形式。遵循“夯实基础,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学生作业量身定做,每个学生的作业量都不一样。
(5)开放考试。学生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提高了,就不怕考试了。期中测试不复习,期末考试复习时间不超过一周。考试只是期末的一次作业。
(6)开放心态。没有教师心态的开放,教学改革就难以展开。放下教师的架子,清空陈旧的理念,开放地接纳学生,接纳家长,做幸福教育路上的一员新兵。教师和学生一道探寻学习的乐趣,课堂要给学生播撒兴趣的种子,点燃学生喜爱某个学科的热情。轻松高效是幸福课堂的理想境界。
2.改革评价方法
(1)明确评价方向。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注重研究评价的多元与互动,改变甄别与选拔的评价方式,突出评价的参与、诊断和发展功能。教师要知道为何而评价,通过评价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幸福课堂明确评价改革的方向是让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过程。通过评价评出方向,评出兴趣,评出信心,评出力量。
(2)实行学科素养评价。为了体现幸福课堂的特色,我校改革成绩评价方法,设计了各学科《素养发展评价单》。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占50分,阅读、诵读、写字、写作、口语各占10分;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占50分,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空间智能各占20分;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占50分,听力、口语、单词各占一定比例。家长对这种成绩评价改革非常欣赏。它精准地反映了学生某一学科某一方面的掌握程度,改变了过去一张试卷评价的方法。《素养发展评价单》是教师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方向。
(3)倡导灵活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当堂评价,也可以采用单元评价、阶段性评价;给学生整理知识,检视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不停留在为评价而评价,为考试而考试的评价水平。通过评价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考试成绩。在多种评价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目标感、执行力、责任感,鼓励更多学生挑战自我、追求完美,培养他们凡事敢于追求满分的品质。
3.跳出语文教语文,让语文教育走向幸福
(1)以生为本,构建多维发展的教学目标。以生为本就是要尊重个体差异,以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为原则;注重学生的个别学习和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不同层面、不同等级上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发现。
(2)多元课型,构筑立体交叉的课堂网络。通过重新分配课时、重构课时结构的研究发现:语文教学2>8。也就是把现有的8节语文课,分为高效讲读课、高效作文课、阅读指导课、佳作欣赏课、语文活动课、归纳整理课六种课型。每周仅用2节课的时间去学习课本,用其余6节课的时间去读书、背诵、练笔、欣赏。结果,教学效果远远大于每周8节语文课全部用来学习语文课本的效果。这其中的奥秘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课型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拉动、立体交叉作用,构筑学生语文思维的多重网络,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明确了每个时间段学生的任务,学生向效率要时间,实现了惜时高效。这一实验结果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青年报》分两期专版介绍了我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详见第六章“幸福回音壁”——各界评说媒体报道部分)
(3)分组合作,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人际关系。有效的学习型课堂应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组织单位,以小组交流讨论为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人际关系,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有长期持久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评价、思考、表达能力。
(4)展示评价,赋予持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学习的成效以成果展示为主要检测评价形式,这样能够赋予学生持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我和学生共同创造了如下成果展示和评价形式。
第一,读书编书。我带领学生大量阅读历史书、人物传记,编写《历史的丰碑》,人人体验当作家、装帧设计师的感觉;把平时的读书笔记编辑成册,做成真正的书的样品,加上封面、插图,拿到班级展览。学生边读边归纳整理运用,读写能力同步提高。与此同时,这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设计创造的能力。编书的成就感使学生的读书兴趣持久保持。
第二,练笔写书。我要求学生平时养成写放胆文、写生活随笔的习惯,学年结束时让学生装订成册,加上目录、前言、后记,起一个有创意的书名,就可以在班里“出版发行”了。学生自创的书名有:《不会逝去的童年》《昨日重现》《童心回放》《童年时光机》《童年剪影》……写作练笔的兴趣和成就感使一部分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写一篇篇的短文,而是开始像真正的作家一样写书。学生正在写的书有:《六(1)集团的传说》《乐乐侠游乡下》《超能罐头》《我们的古代课堂》《隐身人》《五战鼠》……学生们写得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第三,当主持人。站在很多人面前,像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一样展示自己,是一件很风光、很令人羡慕的事情。每学期开学初,我就会让学生自由组合,组建自己的电视台,全班可以组成十几个电视台,名称有:无不彩电视台、追梦电视台、猫和老鼠电视台、七彩阳光电视台、红绿灯电视台、翡翠明珠电视台……很多学习活动由原来单一的汇报、交流变成电视台主持、播报、大家点播等学生自己喜爱的活动形式了。
第四,探究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探究性的课堂学习活动,才能使课堂具有生命活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在阅读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就如同学游泳必须在水中反复练习一样。整个课堂是学生在不断地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所有的学生在每一个步骤中都积极投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由不懂到理解,由一知半解到最后的深入理解。多次的训练就会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智慧赛过参考书,感受到经过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小组和个人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阅读的方法,提升了阅读能力,并表现为会提问题,审题准确,答题完整有条理,能抓住要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在教学中,教师的站高一线,以开放的心态和视野,树立大语文观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教师要有探索有效语文、人本语文、可持续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活力,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才能完成语文教学应当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