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解释“爱”的含义: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然而,教师的爱却不能有选择。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无论是人还是神,都必须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在所有的职业中,唯独教师的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唯独教育无法用金钱进行等量交换。
我是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自然人,有家庭,有孩子,有亲情,有爱情。教师唯有成为自然人,成为一个精神和生活都丰富的人,才能带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教出有生命活力的学生。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告诉老师们:要想成为好老师,首先要教好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成为好父母、好儿女、好朋友;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幸福的社会人,才有能力教好别人的孩子。自己都不幸福,给别人带来幸福岂不是一句空话?
在一次周五的教师会议结束时,老师们问我周末还有什么工作要做。当我告诉他们,周末的工作就是回家给孩子、给家人用心做出一顿味道可口的饭菜,培养孩子丰富的味觉时,老师们大声欢呼,一片唏嘘。可见,这件本该习以为常的事情,却很少有老师去做。吃饭要么简单对付,要么“安享”老人的手艺。老师如果只会站讲台,绝不是一个好老师。好老师还应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因此,无数次的教师培训、家长会议,我常常首先分享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做个幸福妈妈。
我的女儿2006年1月降生于广州。我和丈夫不谋而合地想到唐代诗人王维《相思》中的诗句:“红豆生南国。”于是女儿的昵称就那么自然地叫成“豆豆”了。为了再给女儿起一个表达幸福和美好祝愿的名字,我和丈夫阅读了《地藏经》《易经》,反复研读起名方面的书籍数十本。后来,很多老师向我借阅,还让我们帮着给他们的孩子起名字。我们给女儿取名为杜宛鸿。女儿上了小学之后,每年的生日,我都会用她的名字写一首藏头诗,让她知道这个名字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含义,承载着多少幸福的能量。
6岁时,女儿天真活泼,阳光开朗。我写给女儿的诗是:“杜府有女美如玉,宛若天使多才艺,鸿来燕去音符跳,乐谱人生幸福曲。”8岁时,女儿在善良和助人方面表现较为突出。过生日许愿,她竟然对我说:“我的愿望是让全世界充满和平,没有穷人。”我动情地写下了这样的祝福诗:“宛若天使降身边,鸿儒心愿萦梦牵,八方吉祥呈玉女,岁月如歌增福缘,生就阳光乐观态,日月为伴写诗篇,快意人生南国梦,乐施福祉满人间。”
我们借助生日、各种节日想方设法给孩子送惊喜。每次过生日前,我们就会在与女儿的谈话中了解她的愿望,了解她最渴望得到的礼物。然后晚上悄悄地把礼物放在她起床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女儿每次看到自己梦想成真时的那份惊喜,是我们全家最幸福的时刻。我们会趁机告诉她:只要你能想到,梦想就能实现,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也会意外地帮她实现一个她未曾想过的愿望。在她7岁生日时,我们突然告诉她:“今天出发去海洋公园,今年的生日礼物是送你一张海洋公园的门票。”几年来,我们送给女儿的惊喜有:天使的睡衣、女神的溜冰鞋、上帝的羽毛球拍、音乐会的入场券、儿童剧的入场券、整套的林格伦儿童文学作品集、别墅模型、埃菲尔铁塔积木等。
女儿就在我们的学校读书,有两年就是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为了区分妈妈和老师的角色,避免她的依赖心理,我从不检查她的作业,也不管她学习上的事情,更不给她任何的学习辅导,甚至学校发的所有需要家长签字的材料我一概不看,只让他去找监护人爸爸。遇到爸爸出差的情况,她就自己打电话解决问题。
我们从小就锻炼女儿的自主能力。我曾这样记录她的自主历程:
2岁,自己洗袜子、洗**、洗澡;
3岁,自己洗头、叠衣服、叠被子、铺床;
4岁,每天拖卫生间的地板、洗碗、擦桌子;
4岁半,上一年级,担任卫生班长,周五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她会一个人把整个教室的地拖一遍;
5岁时就能借助电脑独立阅读纯英文课外书,一个暑假阅读阶梯英语40本。
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要回老家看望老人。每次长途旅行,一家人都是各自收拾各自的行囊。我们三个人把这种借探望老人而开展的旅行戏称为“小小访亲团”。在女儿4岁那年,我们去香港迪士尼公园游玩,给她买了一个迪士尼的拉杆包。从那时开始,每次旅行,她的拉杆包就成了我们小小访亲团的一个亮点。
每到机场,乘客们看到一个小小的女孩拉着一个漂亮的小包,都会回头看看她,再看看我们,眼神里仿佛在询问:你们是干什么的,孩子这么小怎么还有自己的行囊包裹?每当这时,我们都会以赞许的语气鼓励女儿:“这是我们的女儿,我们一起去探望老家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次回家,我们都会将孩子列入为亲人购买纪念品的行列,让她给出自己的建议,说说给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应该买什么样的礼物。
与其说孩子在和我们一起成长,不如说我们在成长中一起发展。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渐渐发现,在她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会有一个让你出乎意料的惊喜,而事后来看,家长把握住这个惊喜是非常关键的。她两岁时的一天早晨,小区内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声声公鸡的啼叫。女儿直言道:“爸爸,公鸡哭了。”公鸡哭了,这是我们成年人从来没有过的视角!我们长这么大,只传统地认为公鸡是在啼叫,怎么也没有联想到这也是在哭。童心多么美好而可贵啊!如果教育不当,我们的孩子哪里还有“公鸡哭了”的说法?
我们很早就开始对孩子的购物意识进行培养了。我们去超市购物,允许她每次购买一个自己想要的商品。如果她选择的东西不合适,我们就会告诉她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要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我们发现,她在和大人一起做事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懂得了很多,知道了许多本来不应该懂的道理。3岁那年,我们兴致勃勃地要去购买年货,女儿却说不去购物,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问她为什么,她说:“每次到商场,只看到一根根像柱子一样的大人的腿,多没意思”。仔细想想,一个3岁的孩子,在商场里,她的视线里除了大人扭动的腿脚之外,还真的没有更多的风景。从此,我们每次跟孩子交流时就多了一些思考,都会想想孩子是怎样看的、怎样想的。
外公外婆每次看到孩子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就会数落我:你的孩子都是受罪长大的。在疼爱孩子的老人眼里,孩子的自主被认为是受罪。但正是这种受罪,给孩子带来了学习上的轻松、生活中的快乐,以及时时处处的自信。刚满9岁,她就能一个人乘坐飞机从广州飞往北京,参加为期两周的冬令营。我们深深感到:孩子的成长就是内心不断强大的过程;只有内心强大的孩子,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
我们幸福的一家人走进大自然
女儿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弹钢琴、弹古筝、下国际跳棋、跳舞、阅读等。但对于弹琴,我们给孩子的目标是:不参加比赛,不参加考级,只弹给爸爸妈妈听。回到家里,孩子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我弹一首曲子给你们听吧。”通常,我和家人就放下所有的事情,专注地听她弹;弹完一曲还不尽兴,就一曲又一曲,一遍又一遍地弹。我们也常常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恐怕像女儿这样的练琴方式是天下最快乐、最自由的了。不过,女儿也不是学无所成。她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在家里举办一个“个人演奏音乐会”,像模像样地自己设计、制作门票,自己排座位,自己收钱、验票,自己报幕。观众当然就是她邀请来的亲人,第一排最好的票通常只“卖”给爸爸妈妈。学了几年琴,女儿没有任何级别和证书,但音乐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自编、自唱、自演,我们只看到她享受幸福美好的每一天。
心理学家研究过“第十名”现象,是指通常在班级中排名第十名左右的孩子,他们有很好的学习能力而且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在这个成绩段的孩子,生活不会像处于顶端的孩子那样枯燥,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有良好的交友环境,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这类孩子在社会中更容易生存下来,与成绩顶端的孩子相比,他们不仅学习能力强而且思维更为灵活;与成绩落后的孩子相比,他们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和人脉,所以他们更容易成功。
我曾悄悄给女儿排过名次,几乎大小考试她的成绩都在前六名。所以,每当她因自己没考好而沮丧时,我就会说:“你不必那么努力,最好再退步几名。”学习没有压力,她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更自觉了。女儿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计划,大到周末计划、假期计划,小到每天的作业、去超市购物,她都会在小纸条上列出计划,以保证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女儿做事还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专注。不管外界多么吵嚷,她都能够不受干扰、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且要一口气做完。把一件事做完整是她的好习惯。
2015年,她被推荐为广州市“好学生”,我帮她写了这样的事迹材料:
幸福女孩
——记增城区新康小学杜宛鸿
杜宛鸿同学今年9岁,就读于新康小学五年级,曾担任过卫生班长、常务班长、副班长等职,是一位自主、阳光、有修养、有仁爱之心的幸福女孩。
她有很强的自主能力。从上小学开始,她就自己洗衣叠被,整理物品。每到周末,她会主动打扫家里大厅的卫生,自觉承包洗碗、擦餐桌、拖卫生间地板、买菜等家务活。她从小就学会了制订学习、生活计划,做作业、读书、练钢琴、锻炼身体、看电视、上网等,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从不需要家长督促。
她还有良好的预习和阅读习惯,每一门学科都会超前学习。5岁时的暑假,她就借助电脑阅读纯英文读物40本,现在已经能够自学《书虫》。今年寒假,年仅9岁的她独自一人乘飞机从广州飞往北京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全英文科学夏令营,心理变得更加强大。
她心态很阳光,兴趣爱好广泛,喜欢钢琴、古筝、国际跳棋、舞蹈、国画、书法、羽毛球、篮球等,还担任了电视台的小主播,多次进行外景拍摄。她把这些活动当作自己的乐趣,相互之间的转换当作大脑的休息和调整。她每天总是面带微笑,因此,在班里人缘很好,大家都喜欢跟她在一起玩。遇到困难,她也总能求助,并乐观面对。每天晚上回到家,爸爸妈妈总能听到她唱着自编的歌曲或者新学的歌曲。她还每天都不忘给爸爸妈妈道一声“晚安”才睡觉。不仅如此,家里的亲朋好友都能收到她给每一个人发的“晚安”短信。尽管没有几个人回复她,她依然能坚持给每一个亲人发“晚安”。她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传递快乐。
她很有修养。小小年纪总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替别人想得多。看到家人或者同学不开心时,她能陪着聊聊天,让他们开心起来;与别人发生了矛盾时,她也总能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平时,她喜欢阅读,有自己的小书柜,每周总要到书店去一趟。读书使她具有宽容、自律、负责、欣赏、感恩等积极品质。
她有仁爱之心。家里有了吃的、用的,她总能想到先和邻居、同学分享,而且总是挑拣最好的送给别人,剩下的留给自己。班里落后的同学愿意跟她一个小组,因为不管谁到了她的小组,很快就会有新的进步。她曾经悄悄地写下自己的理想:让全世界都和平,让全世界没有贫穷。今年,她自己养了两只小鸭。不幸的是,其中一只叫“微微”的没几天就因病死去了。她伤心地哭了一场,用心给小鸭做了一个“墓”,埋在校园的桂圆树下,并在日记中写道:微微,我要永远看着你。
杜宛鸿同学就是这样一位自主、阳光、有修养的幸福女孩。她是同学的好朋友,父母的好女儿,少先队员的好榜样!
下面摘引几篇我博客里关于女儿的教育日志:
和女儿一起学钢琴
今天,我开始给女儿写日志。说是日志,可能不能天天坚持,每周最好能写一次。
发现女儿特别喜欢音乐,我决定让她开始学钢琴。2月20日,她5岁1个月开始学琴。第一次我陪她去。我和她一起认识了五线谱,认识了钢琴的键盘,知道了弹琴的姿势。女儿学什么都很专注。45分钟不算短,但她坚持得很好,一直很专注地学。下课后,我问她什么感受。她说:“好累啊!”我说:“学什么都会感觉累,不过我觉得你不怕累,你可以坚持住。”她马上说:“我可以坚持住!”
和女儿一起学钢琴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次学新课、练琴我都会陪着她,知道她学了什么内容,每次我都期盼着她学琴时间的到来。在陪女儿学琴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教的时候很着急。第一次教新内容,但是只要孩子弹错了,她就会说:“怎么又没记住?你一定要记住,不要再弹错了。我相信你一定行,再弹一次。”由于女儿害怕出错,尽管老师声音很柔和,她也很紧张。我想这样下去,孩子很快就会因为害怕出错而失去兴趣。
于是,每次学完新的一课,我都会带着女儿再练习一下学过的内容,而且我和她一起弹(我读师范时学过一年音乐,会弹简单的曲子),让她无拘无束地弹。这样,等下次上课老师检查她的学习情况时,就会说:“今天还不错,弹得很好。”女儿受到表扬很高兴。学钢琴已经一个月了,她的兴致依然很高。
教她弹琴的有两个老师。我问她这两个老师有什么不同,她说:“在我弹错的时候,女老师会说怎么又弹错了,再弹一次;男老师会说弹错了没关系,再弹一次。”
回想起和儿女一起走过的路,很有意思。她上小学,我和她一起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和她一起看英语《金太阳》视频。如今,她会自己开电脑、听英语故事,会自己完成所有的作业了。
得二等奖才有奖励
女儿今年5岁半,去年参加一年级英语口语大赛,获得了一等奖。平时学习生活中她总想什么都争第一,小小年纪就开始为荣誉奋斗,很有压力。今年女儿又参加了二年级英语口大赛。比赛前几天她就有压力,说只能拿个二等奖。我们就说贵在参与,并鼓励她积极练习。但是,我和先生商量,这次如果得了一等奖就不奖励,得了二等奖、三等奖或者不得奖就奖励,以减轻她的压力,同时让她懂得不为荣誉而参赛。
比赛那天,我们特意去看了她的表演,发现她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一上场就紧张。虽然说得很流利,但是没有那种坦然自如的感觉,最后获得了二等奖。这更坚定了我和老公的想法。晚上,我们决定请女儿去看电影,理由是庆祝她获得二等奖,并且告诉她,以后参加比赛,获得一等奖就没有奖励。
孩子成长的过程应该是轻松前行的,是悠闲的。如果背着荣誉、虚荣、压力,就会干扰学习,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心理不健全的人。
竟然抄作业
今天班主任告诉我,她发现女儿抄同学的数学作业,我不禁心里一惊。我问班主任是怎么处理的,班主任说告诉数学老师了,数学老师不相信,说那个同学还不如女儿的成绩好,怎么可能抄他的呢。于是数学老师又出了一些题目考了她。
每当女儿犯错误,我总要思考一下怎么解决才能更有利于她的成长,才不至于伤害她。女儿比较自律,很少犯错误,因此,只要她犯了错误,我就特别珍惜教育她的机会。我问先生怎么处理,他写给我如下处理方法:问清原因,告知害处,清晰下一步。他还告诉我国外对待孩子犯错误的8句话:①发生了什么事情?②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③你准备怎样处理这件事?④你的这些方法会有什么结果?⑤这种结果是你要的吗?⑥你是怎样做的?⑦结果怎么样?⑧今后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
通过和女儿交谈,她认识到自己这样做很不好,知道了以后完成作业的方法:①独立思考完成;②求助同学;③求助老师。
被同学打了
老师告诉我,今天有同学打了女儿,她哭了,并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我接她回家时,她很开心,并没有跟我提起被同学打的事情。如果她没有因为被打而影响自己的心情,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再扯出这段不愉快,于是就装作不知道。回到家开门时,不小心门碰到了她的手,她疼得哭了起来。这时,她开始跟我哭诉上午被一个同学打了,有个同学还捏了她的脸。如果不是门碰疼她的手,或许她就不会给我讲上午的事了,看来伤心是可以点燃的。
我们俩接下来的对话是这样的:
我:别人捏你的脸,还打你,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女儿:很伤心,很生气。
我:你是怎么解决的?
女儿:我哭了,告诉了老师。
我:老师是怎样处理的?
女儿:老师批评了他们,并让他们给我道歉,说对不起。
我:你对老师的处理满意吗?
女儿:满意。他们已经说了对不起,我就原谅了他们,我说没关系。
我:下次再遇到有人捏你的脸、打你,你会怎样处理?你会还手吗?
女儿:再有人捏我,在学校就告诉老师,在外面就找警察叔叔,还有爸爸妈妈。如果我还手,我自己也犯了错误,所以我不能打人。
我:你很有宽容心,原谅了同学,给他们一次机会。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你还可以大声叫喊,做坏事的人听到喊声就会停止。
女儿:妈妈,我现在很开心了。
我:原谅别人就会很开心。
当女儿遇到伤心事时,我就引导她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然后教给她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告诉她做人的道理,解决事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