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笔写自己作为“好教师”的成长故事时,我不由地想起魂牵梦绕的家乡,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河南省夏邑县。也许是水土的滋养,也许是圣人的熏陶,我从小就是个好学生、好孩子。母亲常常说起,在她哺育四个孩子的过程中,唯独我是最让她省心的。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我就特别爱学习。说是爱学习,其实就是认真写作业,完成课本学习任务而已。因为当时家里没有课外书,也没有现在的网络,除了把课本学好以外,我实在不知道还可以学些什么。没啥学的时候,就翻字典玩。后来发现家里不知谁买了一本《大学生作文选》,我于是就真的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了。其中有一篇作文的开头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我感觉诗句的语言特别美,一口气把作文读完,还觉得不过瘾,一有空就读,读得滚瓜烂熟。后来好多篇作文里的语句我都能脱口而出,差不多能背诵了;还拿个小本子把里面优美的段落都抄下来,闲暇时品味咀嚼优美的语言成为我那时的一大乐趣。更有趣的是,老师每次布置作文,我都想方设法用上“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的诗句。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认识了很多生字,远远超过了其他同学,超出了当时的小学水平,以至于连我的语文老师都开始不相信我的成绩。一次语文考试,老师为了考查同学们的真实成绩,将考试地点设在室外。我们每人搬一个小板凳,就趴在小板凳上写。人与人之间离得很远,根本无法作弊。我照例很快答完,自己感觉满意了就第一个交卷(我记得当时无论什么考试,我一定是第一个交卷,而且成绩最好)。老师马上开始现场批卷。他发现有一个字从来没学过,我竟然写对了,于是脸色立刻阴沉下来,严肃地说:“考试时你是不是查了字典?这个字你应该不会写的。”我记不清自己当时是怎样回答的了,但是无论我怎样解释,老师就是认定我肯定作弊了。老师的误解我倒没放在心上,只是觉得这个字并不难写。这件事让我高兴了好几天,也让我更加自信了,心想:自己课外书读得多,老师认为写不出来的字我都会写。
读完《大学生作文选》,也抄完了优美段落。我很轻松地就学会了功课,又没事做了,于是就萌发了仿照大学生的语言写日记的念头。自己买一张大白纸,折叠切割后用针线缝制成一个小本子,悄悄地坚持每天写一段,就这样写了很多篇观察日记。后来语文老师发现了我的日记本。我记得老师名叫刘存理,他非常兴奋地拿着本子在班里大大表扬了我坚持写日记的精神,让同学们向我学习,同时老师也开始布置写日记的作业。通常,老师要求每周写一篇日记,而我则天天写,乐此不疲。后来,刘老师还用钢板刻了我的全部观察日记,油印后发给全校的学生读,还发给临近高中的学生读。小小年纪的我就因为作文写得好,成为远近皆知的好学生。
从那时开始,我就更加喜欢语文,喜欢阅读,喜欢观察,喜欢写作。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和家人在院子里乘凉。我仰望星空,观察夜空里的月亮,想象寂寞的嫦娥。忽然,一只大老鼠从墙边溜过。正当我们不知所措时,我家的小猫眼疾手快,一下子就抓住了逃跑的老鼠。这一场景立即触动了我的写作灵感,我马上回屋写了一篇文章《小猫咪咪》。写得多了,我就偷偷去投稿。其中,《小猫咪咪》《夏夜》发表在当地的《商丘日报》上,编辑部还给我汇来十几元的稿费。看着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喜悦自不必说,后来又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豆腐块”。当时,我还天真地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志向——做一名文坛新秀,可惜在后来的成长路上,再没有遇到像刘老师一样的语文老师的激励,我自己也没有坚持写下去,作家梦变成了教师梦。
回想刘老师的做法,可能当时并没有给我太多的触动。现在想来正是他用那种最古老的刻字油印方式大范围地展示我的作文,点燃了我的写作兴趣,激励我写出更好的文章。这件事影响了我的生活,也影响了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教以来,我一直坚持每周开设一节佳作欣赏课,大面积展示学生的随笔和作文。无论有什么变动。这节课的时间首先保证,佳作欣赏课也成为历届学生最喜欢上的一个课型。
应该说,小学时读的那本《大学生作文选》,在我的心里播下了喜欢语言的种子,引领我爱上语文,成为一名好的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带领学生读经典,读名著;精心挑选读物,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语言的精华,这都得益于小学时的那次阅读体验。“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因此,每当开学初家长给孩子买《小学生作文选》时,我就拿这句话告诫每一届的学生和家长,小学生一定不要读同水平的《小学生作文选》,一定要读大师的文章,读世界级大师的作品。
小学时,我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上了初中以后,功课一下子增加到十几门,光靠勤奋努力已经有点辛苦了。当时家里没有专门学习的地方,我写作业就在院子里的饭桌上。父母看我那么喜欢学习,就找来一个大木箱,下面垫上几层砖,支在窗户底下,算是我最早的书桌了。尽管简易,有了固定的独立小空间,我非常高兴,就像布置书房一样装扮我的学习小天地。我首先制作了一张座右铭,贴在醒目的位置,上面写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然后又开始制订学习计划,像模像样地画上表格,把周一到周日从早到晚的时间进行一块一块地划分。不论老师怎样安排,我都会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一步一步地照常进行。通常,早上背英语单词,背历史地理知识,背课文等;晚上则是做练习,连做多少也写上。周六、周日就是预习下周功课。我总是超前学习一周的功课,永远走在老师的前面。学习计划下面我还特意用红笔写上“坚持!”二字,算是对自己的警醒。这张计划表一直贴在我书桌上方的墙壁上,伴随我走过初中三年。许多亲戚邻居到我家后都会欣赏一下我的学习计划,然后夸一句:“怪不得这孩子学习好呢!”有了学习计划和目标,就能保证每门功课都有时间学习、预习和复习,还能节约出很多时间和小伙伴们去玩。每次我都能很快地完成作业,之后就找一些课外习题去做。除了要交给老师的作业本,每门学科我都有自己的自学本。光数学一门学科,一学期我就多做过100道题。初中阶段每次考试都有十几门学科,我几乎都是第一名。期末表彰时,校长要奖励各门学科前三名的学生每人一个本子,我通常都是抱着一摞本子回家的,引来同伴羡慕和嫉妒的眼神。
我时常回味初中的学习时光。由于自己有计划、有目标、自觉主动地去学,我没有感到过学习的辛苦,反而总感觉浑身有用不完的学习劲头。而现在的学生有时作业一多就会感到“压力山大”,这不是学习本身的压力和辛苦,而是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被动学习;再加上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没有找到学习的乐趣,被人管、被人催,没有自由,以致厌倦学习。因此,自己成为教师后,每接到一个班级,我总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给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在教学实践中,每次布置作业,我总是布置一周的任务,逼着学生自己规划时间,自觉主动地去完成。只要学生完成了,就可以拥有自由和快乐,就可以尽情去玩;而被动学习的学生,则要在别人玩的时候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