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是“老师”(1 / 1)

有20年教龄的艾老师可谓是一位资深的科学老师,可是她却从一个10岁的孩子身上找到了好奇心。五年级的思远小朋友成了艾老师人生兴趣的“老师”。

2013年3月,艾老师像往常一样给思远他们班上课。思远对艾老师说:“艾老师,您能帮我报个名吗?”

“报什么名?”

“北京市观鸟比赛。”

“啊!还有这样的比赛啊?我都没听说过。”艾老师很惊讶,笑着对她说:“行,我给你问问。”

“艾老师,您能现在就问吗?我妈妈已经在活动中心问过了,说报名已经结束了,可我不想就这么放弃。”

“哦,这样啊……”艾老师也犹豫起来,报名时间已经结束还能报上吗?而且这是一个什么比赛?鸟有什么可观的?这个比赛好奇怪啊!

“艾老师,我观鸟已经坚持一年多了,我每周都到圆明园去观鸟。这是第一次比赛,我真的很想参加!”小姑娘越说越激动,脸越来越红,眼圈也跟着红起来。

“好好好,你先别着急,我给你问问,看能不能加上。有消息我就告诉你,行不?”艾老师拍着思远的肩膀安慰着她。

不一会儿,思远的妈妈给艾老师打来了电话,思远妈妈希望能通过学校与主办方的沟通给思远报上名参与此次活动。艾老师了解到,孩子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就跟着北京自然之友协会开始了观鸟活动,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每到周六,孩子起大早赶到圆明园参加活动,从早上7点到中午12点多,从未间断过。

如此看来,此次活动对思远来说机会难得且意义重大。艾老师费了很大劲儿,联系上了活动中心的马老师,并与他沟通了孩子的情况。马老师也很感动,表示还有参赛名额,如果从学校方面报名参赛,需要尽快把参赛队组建起来。

思远知道了能参加比赛,欣喜若狂。同时,她告诉艾老师,她已经联系了班上参加过一两次观鸟活动的同学,组建一支小规模的观鸟队不成问题。

艾老师也成了观鸟队的一员,最初她只会举着望远镜,漫无目的地瞎找。思远低声说:“艾老师,您看到了吗?在前面的树上有三只白头鹎。”

“啊!哪儿呢,哪儿呢?什么样啊?”

“在离您最近的树的树尖儿上。您别着急,先用眼睛找到目标,然后再用望远镜看。”

在思远的指导下,艾老师慢慢调整望远镜,看到三只在枝头伫立的小鸟时,她无比兴奋。“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看到鸟的特征,这种乐趣是原来想象不到的,原来观鸟这么好玩儿!”

“嘘,听,这是黄腰柳莺。”思远肯定地说。随队的裁判老师问道:“为什么不是黄眉柳莺呢?”“黄眉柳莺的叫声是‘紫薇,紫薇’,一声一声比较清晰,黄腰柳莺一叫就是一串儿。”裁判老师含笑点了点头:“小姑娘说得不错,看来经验很丰富啊!”

在思远的带领下,观鸟小队又不断有新的发现,记录单上的鸟种越来越多。一年后,艾老师组建了二小的鸟类观测小组,将兴趣培养成专长,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艾老师说:“是学生把我领进了观鸟世界的大门,我要让更多的学生走进这个奇妙的观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