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的创新实践
开学第一课,乐学总动员
“老师们想一想,我们的开学典礼有没有新的方式……”这是鲍校长在给德育核心团队召开会议——此时,离秋季开学还有两周的时间。
“这次是百旺新校区落成,应有一次与众不同的典礼。”
“是啊,现在我们有了三个校区了,为此也该庆祝一下了。”
“去年,中央电视台直播了《开学第一课》,我们也可以尝试啊!”
……
老师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记录员飞快地记下所有的奇思妙想——
“要有我们自己的吉祥物。”
“这是个感恩教育的好契机。”
“‘家园文化’可以深入推进。”
“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
“这是个新起点,其实我心里也特别激动。”
……
接下来,电教组、文字组、美工组、节目组、采购组、接待组……老师们都积极投入进来。几十人的团队迅速开展工作。从最初的策划,到节目的安排,再到内容的呈现、形式的变换、舞台的搭建……那是极其苛刻的磨炼,也是集体智慧火花的碰撞。宋丽荣老师至今还记得,当时有一篇仅200字左右的稿子,反反复复地修改后,都不理想,后来七八个人坐在一起,为一篇稿子,讨论到晚上11点。当他们满怀成就感离开学校的时候,另一个团队已经这样工作几个晚上了,有几位老师就直接睡在了办公室。
终于,“开学第一课”——展翼翱翔 超越梦想,带着主创团队的热情和全体师生的期待就要到来了。展示的前一天晚上下着小雨,将近夜里11点时,鲍校长和核心团队在操场的霓虹灯前,看着大背板,突然发现“翱”字不规范,鲍校长当即致电制作公司,让他们第二天一早及时更换。
2009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在师生和家长近六千人的热切盼望中开启了。当每个孩子拿着小贴纸,为他们喜爱的吉祥物的名字投上一票的时候,都笑得无比灿烂。典礼上,主持人宣布:“经过同学们的积极投票,我们的吉祥物有名字啦!‘蓝博豆’这个名字以绝对优势胜出,让我们以最响亮的声音呼唤它入场!”“蓝博豆——蓝博豆——蓝博豆——”,孩子们的欢呼声呐喊声排山倒海般响起来。
一个可爱的人偶娃娃随着律动的音乐走上舞台,全场沸腾了!当一位一年级的小同学,伴着悠扬的音乐,捧着礼物走向看台上的建筑工人的时候,现场的氛围感动着每一个人。在这个重要的时刻,百旺校区洋溢着浓浓的幸福感。
转眼到了2012年。“我们的‘开学第一课’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是我们是时候要打破常规,进行改革和创新了。”这句话,又一次激起了大家的头脑风暴。大家围坐在一起,比第一次要轻松很多,这种氛围有利于一切新想法的产生。
“每年模式一样,确实有审美疲劳。”
“要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都成为第一课的主人。”
“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和感悟。”
“学生需求不同,是不是可以分层次呢?”
……
2012年,“开学第一课”——拥抱我的新学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原来的单独舞台变为多个组合舞台。学生上台参与人数也达到空前。一个主舞台四个分舞台的模式,让师生距离更近,让更多的学生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的风采。老师、学生、家长、校工,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享受着参与其中的快乐。
2013年,“开学第一课”,即带着梦想出发——开学总动员,又有了更多的创新。一年级新生的专场——集体入学礼,更加有针对性。二年级到六年级则更加开放,更加自主。“开学总动员”让学生成为第一课真正的主人。学生走进校门,会领到一张任务卡,带着期待去寻找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校园剧场”“儒雅讲堂”“交流空间”“分享专区”“梦想邮局”……游戏式的第一课教育内容,学生人人参与,有学有玩儿可“嗨”了!三年级的翔翔兴奋地跟同学说:“我跑得好累呀,但是特别开心,我的任务印章都盖齐了!”六年级的小叶满脸激动神色:“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思的开学典礼!我最喜欢‘梦想邮局’,可以把自己的梦想寄出去,好期待回复啊!”在“梦想邮局”这个单元,孩子们在明信片上可以任意写下自己的梦想,写好地址,投进邮箱,然后就是满满的期待。
宋丽荣老师当时是“梦想邮局”场地的负责人。她亲眼看着学生们郑重地写下自己的梦想:
“祝愿乡下的爷爷早日康复,放假了,我还回老家陪您。”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写道。
“愿我家的点点(小狗)和我永远是最好的朋友。”二年级的一个小同学这样写道。
“我一定加倍努力,考上我最理想的中学,大壮我相信你!”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准备邮寄给自己的。
“孙爷爷,感谢您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一定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也为中国的航天做贡献。”这是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儿写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爷爷的。
“我非常喜欢《中国少年报》,祝愿这份报纸越办越好!我长大想当编辑。”这是一个三年级的男孩儿写的。
……
宋老师看着学生们满怀欣喜地把明信片投进邮筒,他们的眼睛里满是希望,梦想在他们的心里扎下了根。
两周之后,很多孩子收到了期待中的惊喜:中南海来信了;《中国少年报》来信了;中国航天部航天大队来信啦,还寄来一本书;乡下的爷爷来信了……孩子们享受着喜悦。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开学典礼更让学生难忘的呢?
2014年,“开学第一课”更加开放。
“我们的‘开学第一课’是不是该听听学生的建议呢?”一位年轻老师的建议让大家再次眼前一亮。
“‘我们的教育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你们德育组应该邀请一些学生,问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开学典礼。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这是校长的原话。”鲍校长开心地笑着,“你们和校长想到一块儿去了。”
老师们纷纷把这个想法通过手机发布出去,学生们的想法可谓五花八门,有趣极了。例如,我们要有自己的选择就好了;我们不要整整齐齐地坐着的;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个类似探险或者寻宝似的“开学第一课”;我们马上要毕业了,我们想做更多的事,希望我们能在“开学第一课”中承担一些任务;老师,我们是不是也成立个团队一起探讨“离校第一课”呀;老师,我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长们也可以参加“开学第一课”,他们都很想体验在学校的感觉……
这一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仍是“我上学啦——开学总动员”,高年级的学生光荣地成为志愿者,热心的家长也纷纷投入“开学第一课”的服务当中。志愿服务家长的徽章闪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他们花朵般的微笑在每个活动区绽放。志愿服务学生参加完自己的活动,立即回到工作岗位,负责组织纪律,保障安全。叮嘱排好队,提醒大家安静进场,讲解参观要求,发放点赞的蓝博豆贴纸……每个环节都不放过,他们一本正经的劲儿,比老师还要认真。
参加志愿服务的孩子们骄傲地说:
“其实为别人服务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真的好开心!”
“太忙了,连水都顾不上喝呀。”
“想得很容易,做起来还真难。”
……
这些感悟,都是他们成长中宝贵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