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1)

在教育心灵旅程追逐那片可望不可即的彩云,已经太久太久了……

记不清自己追赶这片彩云之前在干什么。模糊中,只觉得被一片无际无涯的苍茫包围,那不静不闹、不温不火、不美不丑、什么都有却什么都不明朗的苍茫!无论何方苍茫中,都有许多匆忙的人流,我也在其中,不知道在朝哪个方向为了什么兜兜转转。

只记得,在追赶彩云的过程中,有种猛醒过来的意识:让下潜聆听到的教师心声与大师的洞见之间直接碰撞,会自然涌出许多远比建构概念体系让人惊喜的新的生长点,其间自然生长的,是科学理性、哲学思辨、灵性洞察,教师源自心灵的实践智慧之间深厚的渊源联系。本书努力呈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以期在更大的教育视阈,打通僵化的教育制度经络,冲出现代教育迷雾。

而这片彩云,却是那么绚丽多彩,轻柔飘渺,变化无端,时近时远,勾魂夺目。其实心里早就明白,假如真在彩云中,反而不识真面目,深知是永远追不上的,但却心甘情愿,任由自己沉入其中,流连忘返,追逐不舍。

全都是因为这一路的风景太迷人了!

最具吸引力的是那迎接教育新生儿的希望绿洲——好似极端耐严寒、耐酷暑干旱的沙棘,以其顽强的内在坚韧品质在沙漠中扎根存活,繁衍成沙棘丛林、小绿洲、大绿洲,乃至生发出改良沙漠生态环境的奇迹,让原来严重失衡的生态状态慢慢恢复平衡。绿洲大地不再只生长内在生命力极强的沙棘丛林,而是催生万物生机蓬勃地成长的百花园。

当和教师们共同聆听心灵的觉醒,激活了心灵智慧之泉,希望的绿洲就在张开温暖的胸怀迎向教育新生儿。当你经历了和教师们共同叙事探究的真诚与智慧,当你感动于教师们倾情迎接教育新生儿的大爱,当感同身受到那清朗的心灵升腾起的朝霞满天,我们就真真实实地扎根在希望的绿洲上,长久等待教育新生儿惠临的惊喜。

当教师的叙事浪花遵循历代大师深邃洞见的指引,教师心灵的触觉会奇妙地延伸,巅峰劲松,山间清泉,深谷潺流,一览无余。惊鸿一瞥中,彩云缤纷,旭日喷薄,云雾袅绕处,心灵归家小径若隐若现。

首先感谢经由过伟瑜博士的指引,杨秀玲博士翻译中审校全书的鼎力相助,我相遇、翻译了帕尔默的大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更感恩当代世界心灵导师的指引。他们有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德国的埃克哈特·托尔,美国的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印度的萨古鲁·加吉·瓦殊戴夫(Sadhguru Jaggi Vasudev)以及张德芬、胡因梦等华人身心灵作家和翻译家。经由他们睿智洞见的指引,我更能理解为何《教学勇气》能在教师们心中产生强烈共鸣,原来在那心灵共鸣后潜藏着深不可测的智慧母体!原来一次又一次惊叹自己对《教学勇气》感悟的不同,都得益于教师心灵叙事、现实深层困顿与大师洞见之间的碰撞。这些大师如此擅长吸纳东方和西方的远古灵性智慧,传达心灵的天籁之音、祥和定力、与生命本质亲和的丰足。这些洞见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我有勇气在全书的最后部分直面不回避教师们带来的最大困顿,为聆听和呼唤教师深层心灵的觉醒,沉吟良久,感悟无限。

虔诚感谢我的博士导师——也是我永远的心灵导师吴式颖教授。多年来,她一直深切关注我率性而漫长的探索过程,本书让我颇费心思的导言和结尾刚落稿,她自然是第一时间的阅读和鼓励者。书稿落成之际,也深切怀念我的硕士导师、已故的赵祥麟老先生。是两位导师的学术启蒙引领我藉大师的洞见延伸视野,寻觅源远流长的意义联系。

衷心感谢郭振有主任,为我这只曾经在拥挤的会上匆忙见过三次面的一介文弱,在即将外出前,头天傍晚拿到书稿,次日中午就一口气读完了初稿并写好了序,笔者读序心中涌出一阵阵感动之际,更能够感触到内中透出的对教育事业和教师成长由衷的关切和深深期待,鼓励着我乐此不疲地对书稿一遍遍修改斟酌。

由衷感谢一直都深切关注课题研究进展的专家组的指导:万福研究员、张熙研究员、朱旭东教授、陈路平研究员、张廷凯研究员;每次教师叙事活动万福研究员都亲临现场指导,给笔者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特别感谢合作的十六位作者,尤其享受每位合著者和我就文稿修改进行对话的坦诚开放。全书各章节撰稿作者是:吴国珍导言;第一章:査丽英第一节;徐辉第二节;于鹰第三节;吴国珍:故事背后的故事。第二章:吴宏英第一节;黄艳第二节;贾亚萌第三节;刘丽云第四节;吴国珍:聆听教师心灵的无限。第三章:崔玉芝第一节;刘锌第二节;杨雪松第三节;任海霞第四节;吴国珍:“爱”的当下超越。第四章:王丽萍第一节;黄凤圣第二节;吴卫东第三节;吴国珍:开启创造力的源泉。第五章:梁宇学第一节;涂洁第二节;吴国珍等第三节;吴国珍:穿越恐惧回归爱。本书后记、全书结构安排和章节间的起承转合、全书统稿均由吴国珍负责。

诚挚感谢北京市教科规划领导提供的“引发新教师心灵智慧的叙事探究”课题研究平台和所有参与课题成员校的领导和教师,特别感谢北京第八十中学田树林校长、时玫芝主任,北京二中钮小桦校长、吴学敏主任,中关村一小刘畅校长、丁凤良主任,北航附小王群校长,知春里小学尹军校长,北京第十八中学前任现任薛红校长、钟灵校长、顾晓斌副校长,理工副中曲艳霞校长、高淑英副校长、邵虹校长助理,首都师大附中梁宇学副校长,北京第四十四中学朱东辉书记,四王府小学王亚苹校长,北京第十四中学于鹰主任;感谢被深深吸引到历次教师叙事活动中的历届研究生们:有崔玉芝、梁美莉、赵艳萍、伍静、赵爽、崔文杰、杨丽萍、郑醒、申军娟、黄启迪、崔迎、赵丽以及历届修课的学员。他们的辛勤付出不断汇聚着教师们原创的叙事素材,使得本书能从上百万字的一手教师叙事素材中捕捉叙事浪花。

深深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支持本书出版。感谢朱旭东教授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关心,对本书出版的支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郭兴举先生等编辑团队为本书出版的辛勤付出。尤其感谢路娜编辑为本书灵动地呈现给读者注入了很多心血和智慧。

长长久久的心愿,是想出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献给我最心爱的儿子易大中。似乎天意就是此书。因为,当我在书中捕捉教师的心灵觉醒内发的异彩之际,正是我儿子沉入所钟爱的建筑设计初露迷人的意识之光魅力之时。还要感谢长期支持我的家人,尤其是全权承担照顾父母重任、替我尽孝的兄长和弟弟们。没有他们的支持,很难想象有本书的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