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核心管理人物白描(1 / 1)

校长思维 白纯舵 1928 字 3天前

一、自喻“野生动物”的张彤副校长

野生动物是指在野外自然环境下生活、繁衍的动物。张彤副校长以此自喻,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在同事的眼中,张彤是个从不生病、不知疲倦、永不言败的强人;在学生眼中,张彤是个博学、多能、热情、最可亲近的老师。作为副校长,她不图虚名,脚踏实地,果敢干练;作为教师,她待人接物也很低调,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

但直觉告诉我,苏外的发展与她密不可分。

第一次见张彤副校长,是在欢迎宴上,她话语不多,冷静干练。一副江南美女的脸庞和身形,应是秀外慧中的才女模样,却身着苏外深蓝色的校服且上衣偏长,所以看不到江南女子的婉约。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第二次见面是第二天,我们7:30刚到校,她随即把印有我名字的校徽给了我,嘱咐我进校、吃饭全凭它。紧接着就带我们简单地转了一下海外班和英特班,边看边说,看得出一切她已烂熟于心。午餐后,她带我们去看耗资百余万的十几个专用教室,告诉我们所有专用教室都是她们亲自设计,亲自挑选用具,与装饰公司反复协商才确定的,历时3年才全部完工。透过那些或古朴或现代且透着浓浓的文化底蕴的设计,我对眼前这个江南女子已刮目相看了。

她分管着学校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国际一部。面对纷繁的工作,她有一个重要的管理原则,就是各司其职。尤其在大型活动中,她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自主性锻炼,提出一个目标性的要求,各负责人出方案、出细则,如果不理想,就要经过很多次的开会磨合,尽量避免过失。每次活动后,都有反思的环节,通过反思告诉管理人员和新加盟的教师怎么做事情,在苏外做事情的标准是什么。苏外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赢得了社会的高知名度。学校举办许多大型活动,都是张彤担任总指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她都不放过,追求完美到几乎挑剔的地步,因此,每一项活动都是在一片赞扬声落下帷幕。一位传媒公司的资深摄影师情不自禁地说:“我拍过的现场不计其数,但这样高水准的舞台效果太少见了,几乎达到央视水准了!”

尽管了解了许多,但我还是对她说的野生动物不得其解。当最终得知个中缘由后,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994年,已工作6年的张彤带着挑战自己的心态,来到新成立的苏州国际小学应聘,即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前身,当时还是公立制学校。那年的暑期酷热难当,迎接她的是一处尚未完工的建筑工地,到处是泥土、黄沙,一片狼藉。所有的房间空无一物,课桌、讲台、办公桌、文具、黑板……要什么没什么。

7年后,苏州国际小学的办学质量在当地已跃居第一。已成为副校长的张彤却面临着人生中第二次痛苦的抉择,学校要转制成为民办校,当年一起为学校“出生入死”的一批优秀教师走掉20多人。张彤选择了做“野生动物”——凭着自己的本领在“野外”求生存。

她与曹伦华校长一道,想方设法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每件事情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为这是野外的生存法则。没有避风港,没有保护伞,更没有“旱涝保丰收”的酬金。不服输的张彤一定要让别人看看自己的生存本领有多强。如今,已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的她回忆起这一切,用江南女子特有的轻声软语说:“苏外是另类,我是‘野生动物’。现在苏外的‘野外’生存本领是强大的,出经验,出思想,在全国民办校中赫赫有名。”

面对这一切,张彤又开始了冷静的思考,教育应该怎么走?学校应该有怎样的特色,“应试教育把学生都教死了”,作为分管教学的校长,她决心挑战应试教育,提出了每年举办读书节、双语节、科技节、艺术节的设想。每一年,每一次进行活动策划的时候,她都带着一帮人搞头脑风暴,出谋划策,金点子层出不穷。在她的推动和影响下,每个节日都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反响很好。

在四大节的基础上,张彤又推出了小学部的“国际公民培养方案”。这个方案的出台,颠覆了传统的学生评价方法:摒弃过去“三好学生”一统天下的评价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双语小专家”“数学小博士”“国文小翰林”“礼仪小绅士”“活动小能人”“爱心小天使”“劳动小模范”“科学小院士”“运动小健将”“艺术小明星”等多元评价方式。在苏外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常常能看到一批一批学生走上台,接受各种各样的嘉奖,他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自信和愉快的神情。

这就是自喻为“野生动物”的、我有幸结识的江南女子——张彤副校长,苏州外国学校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正是凭着她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过人胆识和勇气,苏州外国语学校成就了今日的辉煌,也为中国教育杀出了另一条生路。

二、劳苦“功不高”的马金元主任

在学校食堂简单用餐后,我们正在海外班拍一些素材。个头不高的马金元主任主动问我们的学校是不是寄宿学校,我们回答说不是,但我们很想看看学校的宿舍楼,不知是否方便。马主任笑着说:“我问你们正是这个意思,我要带你们去参观。”随时能带人去参观,这需要平时的工作非常到位。

我们边走边询问着情况,得知苏外有两幢宿舍楼,分男女,可容纳近两千人住宿。每间宿舍有6人居住,两个宿舍中间是盥洗室。

一进门,就看到一位小姑娘正在把学生刚洗的衣服分人摆放。马主任介绍:一、二年级学生的衣服,学校负责清洗;三、四年级学生的内衣,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五、六年级学生的衣服自己洗,宿舍内有阳台、衣架。上课期间,男生中途不返回宿舍,女生可返回。每个楼层有专人负责,生活管理员是外聘来的,上午10点到12点可休息,中午分餐,下午可休息一段时间,晚上10点熄灯,墙上还有优秀生活管理员的评比。

宿舍文化的装饰,是由孩子们自己来完成的。每间宿舍配有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在7摄氏度左右就要开空调,由学校生活部负责管理。

进入宿舍,一如想象的干净、整洁。孩子们物品摆放有序,生活习惯可见一斑。马主任随手一拨一个孩子牙刷的牙柄:“我们要求牙刷柄的方向一致,到时要有检查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周二参加行政例会时,生活部的反思以及家长的举报,学生的食物问题、洗澡问题……

“您的工作太烦琐了!”我由衷地说。

“你们在周二行政例会上,听到曹校长的批评了吧?那就是我管辖的生活部,没办法。从我接手后,举报率下降了很多。”

“您之前做什么的,还兼课吗?”

“当然!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了。我是学校留下的第一批老教师,与张彤副校长是一样的,本行是小学数学。”

“您怎么接手生活部了呢?”

“曹校长找我谈话,说生活部家长意见太大,说我能把这项工作干好。你要知道,竞聘岗位时,这个工作是没有人愿意干的。总是挨批评,费力不讨好的。”

“劳苦功不高。”

“就是这句话,可是这又是影响苏外发展的很重要的事。学校有80%~90%的孩子要在这里住宿,2000人呢,责任太大了。接手后,我想了很多办法,搞评比,随时检查,只要尽到心,总会有成效的。”马金元主任说,“学校里的每一件事、每一个角落、每一项活动都渗透着后勤工作。小到门窗螺丝,大到建筑维修,从校园的一草一木到整体绿化,从一滴水到年度用水计划,从消防到供暖,从采购到供应,从食堂到保洁,从保养到维修等,可以说牵扯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小小的一颗钉子、一个截门、一次渗漏、学生洗澡时水温是否合适都影响着学校的形象,稍不留神就可能对学校的工作产生不好影响。”我频频点头,深深佩服他的境界。马主任认为,学校后勤工作仅有微笑是不够的,必须善于服务,惯于服务,乐于服务,总之,要有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带来的是学校管理的落实、师生满意度的提高、经营者利润的攀升,要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

马金元主任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思想政治工作、教学与科研工作、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三部分,所谓“人、财、物”。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统帅,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中心,后勤工作是学校发展的保证。三者是完整的统一体,缺一不可。学校后勤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于广大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生活、服务于学校的各种政治和集体活动,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理念为苏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苏外的后勤工作已成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源泉,成为学校向开放式、国际化迈进的可靠保障,成为展现学校发展历程的窗口。

三、负责招生的季建飞副校长

季建飞副校长负责苏外的高中部、校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总务后勤部、生活管理、招生以及对外宣传工作。

我们向季副校长详细地了解了苏外的招生工作。招生宣传是由招生办主任牵头,各个部门主任策划,提供材料。校办负责提炼图片,推敲文字,再与广告公司讨论设计,初稿交由校长把关。招生办由一个主任、一个副主任、一个办事员组成,招生忙时抽调前勤教师。每年新一年级的面试录取比为8∶1左右,主要考察孩子的注意力、复述能力、听说能力等。

曹校长对外宣传的意识很强,如学校搞一个活动,只要有一点有报道价值,他就千方百计请媒体宣传报道,或者自己把稿件送到各大报刊。他还很重视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学校网站,每天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页,哪个地方需改进就马上告诉有关部门。谈到第一年招生,季副校长说还是蛮艰难的,派老师到下边“驻底”,发宣传材料,到兄弟学校招生。现在苏外的口碑,老百姓口口相传,招生形势越来越好。季副校长由衷地说,民办校比起公办校,招生问题始终是不敢忽视的,所以每年都有大量艰巨的工作。他本人还承担着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一般连续带三年学生,还是一位让人刮目相看的强硬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