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学:回归教育的本真(1 / 1)

校长思维 白纯舵 1185 字 3天前

第一节 以校为本的课堂教学文化建设

吴康宁教授认为,课堂的实质就是一个由异文化组成的社会体系。课堂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场域,它将社会中的不同文化类型集中在同一时空范围内,课堂中的文化也是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课堂教学文化是离不开学校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的,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具有不同的文化,那么,依据学校的特点,建设具有学校风格的课堂教学文化是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使命。

一、校长引领课堂教学方向

学校的教学工作,一般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负责,校长既要引领教学方向,又不能越俎代庖。校长如何把握教学方向,将育人目标落实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在听常态课时,又该如何指导与评课?是笼统的、玄虚的还是炫技的?校长评课如何区别于教研员、专家、教学干部评课?这个度确实不好把握。“度”不到,老师说你外行,心里不服气;“度”过了,老师心里有压力,积极性受挫,毕竟是校长听课啊。

2012年10月25日上午,我又一次参加了北京小学本部校长调研课后的评课活动,对校长如何评课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李明新校长担任主持,他先让所有听课的专家和干部(也包括我),用两分钟时间简明扼要地谈对课的看法。随后,李校长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了评课。他首先肯定了三位教师在“没有充分准备,又没有演练,完全常态”下的课很有研究价值。他认为失败的课反而更值得研究。

接着,他谈了教学思想要想转化为教学文化,必须有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小招、小法的改变,而是从思路、观念、模式、理念上进行大胆创新,体现在教师用教材用得新、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新,他鼓励专家和一线教师在这两个点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大胆尝试,作为校长,他将全力支持。

最后,李校长从用教材、组织形式这两个点上对三堂课一一进行了点评,在座的专家和老师频频点头。对于一些原则性问题,李校长更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如教学方法的形式与内容要统一的问题,速读的问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问题,“把握”与“概括”对学生要求的区别问题等。

(走进课堂感受教育的生长点)

大家听得认真仔细,李明新校长又就前段日子参加国家教材编写的新动态进行了传达,他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变革学生学的方式,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的状态,推进课程改革向前发展。整个评课过程,有肯定,有鼓励,有希望,有方向,既有细节上的指导,又有方向上的把握,这是校长评课的理想境界。

二、校长注重课堂教学文化建设

2012年10月15日上午,李明新校长、吉春亚老师和我一起谈了课堂教学问题。

李校长认为,北京小学的“实与活”课堂教学文化要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与实践。因为周末李校长参与了国家新一轮教材的编写,所以他进一步地思考了课堂教学文化的建设问题。他告诉我,作为校长,他在做好教学文化建设后,要思考创新的问题;要先动手,拿出经验,敢于走在前面,在实践层面先走一步,带动学校课堂教学的整体发展。

然后,李校长就群文阅读思想,与吉春亚老师进行具体的探讨。他希望北京小学在这一方面走在全国教育同行的前面,进行大胆尝试,鼓励改变原有模式,树立新的教育观点。我在一旁边记录边思考,校长关注课堂不能像教研员,也不能像教导主任,校长要做自己的事情,即量体裁衣,思考适合本校发展的课堂教学文化,并要及时与中层和校内专家研讨,取得共识,指导并督促落实工作。

李校长认为北京小学的个性化教学应该回到孩子身上,要能研究出最能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课,鼓励教师创造出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吉春亚老师认为:一要传达,二要马上着手设计,三要组织研讨,四要校长调研指导。高效率的工作方式,需要校长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执着向前的精神,更需要一颗热爱教育的心。

三、校长推进以校为本的学校课堂文化的生成

如果没有开会、编教材等极重要的事,李明新校长每周都要进行大型的校长调研课活动,主题为“‘实与活’课堂文化的深化”“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讲座或校本课程的研发。参加人员有专家、教导主任、年级负责人等,时间是上午的四节课,学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后,李校长会立即组织研讨,如果有别的事情来不及研讨,那也一定保证在本星期内挤出时间进行反馈。

李校长认为,进行课程改革必须立足校本(即具体的学校),这样才能将实效落到学生(也就是具体的儿童)身上。校长要改变原有的教研模式,要加强校本教研。因为现在的资讯发达,老师们都从网上得到了大量的课改信息,走出去的机会也比较多,如果不加强校本的教学研究,等着数量有限的区教研员的指导,就显得过于滞后,学校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

2012年10月23日,我跟随李校长、于萍主任一起走进了北京小学本部的六(5)班、六(6)班、五(5)班和五(6)班,听语文调研课。主讲教师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内容有说明文、单元阅读、略读等。

课后交流时,李校长问我听课后的直觉感受,我如实谈了想法,他鼓励道:“跟我想的差不多。”我听后受到莫大的鼓励。

李校长认为,教师是教学的第一专家,因为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教学实践,关起门来就是教师的课堂,不能随意放过去,要进行研究,要不断地提出一些观点,再通过实践变成一些具体的教学设计。校长要营造这种氛围,为教师创设研究的时空。将研究的目标指向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从而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要做到目中有“人”,即具体的儿童。校长要想的是通过校本教研,让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灵活多样,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从而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通过参加调研课,我加深了对建设学校课堂文化的认识,要改我们的“师本”课堂为“生本”课堂,就需要校长有前瞻的教育思想和务实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