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强调国家经济发展与学校教育成效的联系,说明要提升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从学校教育系统中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效着眼,通过国家层级的教育改革工程,从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开始,将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到每一个校区的角落,并通过学校层级的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由OECD的教育研究系统,不难厘清下列发展趋势:
(一)重视经济发展与教育实施成效的关联性
从OECD的教育研究系统与研究成效中,可以看出主要国家的教育改革已经从单纯的教育系统,通过各种策略与方法的运用,联结到国家经济发展。通过教育改革与教育系统的运行,才能强化地区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因为,经济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的配合,人力资源的培养需要通过学校系统,学校系统的课程规划与课程实施,是培养人才重要的关键。
(二)通过学校课程设计进行教育质量的管控
课程设计与实施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影响学校教育系统的质量与成效。近年来的教育系统,已经从行政运作的层面,慢慢转移到关注学校课程设计。人才的培养与人力资源的提升,需要通过各种课程设置与课程实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主要国家的教育改革,纷纷重视课程的设置与实施,通过课程的落实,进行教育质量的管控。
(三)由内而外的国家层级教育改革与成效的彰显
国家层级的教育改革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包括经济、文化、教育、资源等,唯有通过国家层级的教育改革,才能确保教育有效的开展,以及教育成效的彰显。如果国家的教育改革,仅着重于内在的思维,而忽略外在的氛围,则教育改革恐怕容易限于表面现象,而忽略整体的成效。
(四)重视资源分配与学校课程设置
教育改革要能成功,必须通过学校课程安排管理,以及教师教室层级(教学)的革新,才能收到双管齐下的效果。主要国家近年来的教育改革,纷纷针对教育资源的管理与分配,进行深度的反省,从资源有效分配的层面,反省传统学校教育成效的输入与输出的比率问题。先进国家的教育系统与管理人员,已经在近年的教育发展中,认识到资源分配的重要性,及其对学校教育发展成效的关键作用。因此,学校课程的设置与资源分配,成为教育改革中不可忽略的环节。
(五)运用弹性课程强化正式课程的实施成效
课程实施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课程设置是课程实施成功的前提。近年来,主要国家在学校正式课程的规划中,纷纷提出弹性课程设置,通过弹性课程的设置,可以使课程更适应地区差异性。此外弹性课程的运用,对于正式课程实施,具有辅助功效。
(六)加强教师的素养并提供优质的待遇
教师的素养是决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关键,再好的课程设计与教育改革,缺乏教师的配合与积极参与,都无法收到应有的成效。因此,在学校课程教学设计与革新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素质提升,提高教师素养有助于课程实施的有效落实。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效能的学习。